景德镇闻名于世的,是其瓷器。在其灵魂深处,浮梁的山水之间,则藏着一个名叫“瑶里”的山间古镇。
走进瑶里镇南泊村,一块蓝色的展板矗立在村口。展板上,一行大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像一枚印章,印下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承诺; 一幅幅项目前后对比图,像一部纪录片,讲述着村庄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乡村面貌的蝶变,更是彩票公益金这股涓涓暖流,精准汇入国家乡村振兴的壮阔江河后,激荡出的磅礴力量。
赋能: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基因重塑
“蝶变”的起点,是基础设施的“破茧”。2024年,瑶里镇获得110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主要用于南泊村和瑶里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和民宿产业发展,其中有60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治理和改善。
彩票公益金为南泊村的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精准解决了村里的“老大难”问题。2750米道路顺利竣工,382米仿古街改造完成,青石板路平整坚实,村民们出行更加安心;新建了100米护岸护坡并清理了河道淤塞,新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及长达1028.88米的污水管网,实施400米“三线”下地工程,整治640米石磅,空中“蜘蛛网”消失了,污水变成清流,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建成的60平方米公厕、3个洗衣码头、1300平方米生态广场与沿河步道,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曾经泥泞的土路、杂乱的电线、污浊的河道,如今已蜕变为整洁的青石板路、有序的地下管网、水清岸绿的滨水景观。这些变化,不仅回应了村民对安全、便捷、美好环境的迫切需求,更点亮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彩票公益金如同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制约乡村发展的基础瓶颈,极大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瑶里镇南泊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有了路灯,亮堂堂的,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村民叶先生的笑容,是这场蝶变最有力的证明。
村子“靓”了,心气“顺”了,更重要的是,发展的“路”通了。这便是赋能的第一层深意:不仅是硬件的更新,更是乡村发展“基因”的重塑,为后续的产业兴旺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蝶变:从“一处美”到“一片兴”的乘数效应
当基础设施的“短板”补齐,瑶里的“颜值”与“气质”双双提升,一场由点及面的“蝶变”悄然上演。
2024年,得益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资助,瑶里镇民俗产业项目获得500万元资助。曾经在外打工的徐明林,嗅到了家乡的机遇,返乡将自家老宅改造成“瑶里溪栈”民宿,从去年开业至今,生意不错,他相信将来会越来越好。
“彩票公益金的支持,就像给瑶里按下了‘美颜键’, 环境改造好了,游客就多了。游客多了,我们开民宿的生意自然就好了。”徐明林说。
徐明林的成功,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村民们纷纷效仿,开起了民宿。昔日沉睡的乡村资源,被激活为一个个家门口的“饭碗”。
“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孙女要带,没办法出去打工。”现年55岁的南泊村村民潘时好说,自“瑶里溪栈”开业后,有了工作,“在这里搞卫生,一天有100块钱的收入。”既照顾了家庭,又有了收入,生活越来越有了盼头。
实践证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不仅让瑶里实现了“一处美”,更通过乘数效应,带动了“一片兴”,生动诠释了“产业兴旺”这一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
“以前村里净是老人和小孩,冷冷清清的。”返乡创业的吴女士一边为客人介绍自己的民宿,一边说,“现在村里有了活力,也有了商机,年轻人们也回来创业了。”
延续:从“点滴善举”到“长效引擎”的持续动能
2021至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全国累计投入88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革命老区统筹实施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等。
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发行宗旨的福利彩票,2021年至2024年发行销售6927.83亿元、筹集公益金2101.49亿元,所筹集公益金上缴中央财政,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专项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其中包括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
一张张福利彩票,承载着人们的万千爱心,更寄托着沉甸甸的民生期盼;方寸之间,汇聚着点滴善意,也映照着时代温情,化作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暖流。在瑶里,它具象为一条条平坦的村道,一盏盏温暖的灯火,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这一切,正是福彩赋能的生动实践:以公益之力,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村新画卷。
■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 通讯员 中福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