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由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的“走基层·走军营·走红色足迹”——中央、省市媒体采风行走进云浮市,深入探寻该市退役军人在“百千万工程”中的突出贡献。此次活动聚焦云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五种力量”,全面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展现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毅前行的精神风貌。云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云浮市选优配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为深化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在参与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兵支书”“兵委员”先进典型。
在罗定市素龙街道凤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退役军人唐建南积极发挥“兵支书”的带头作用,聚焦“百千万工程”,创新性地建立积分兑换奖品的激励机制。通过“积分超市”,将乡村治理从“任务型”转变为“激励型”,使其成为凝聚、宣传和教育群众的重要实践阵地,有效推动乡村风貌提升。走进凤塘村的“积分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生活用品,村民凭借参与乡村建设活动获得的积分来兑换相应物品。自积分激励活动开展半个月以来,已有58位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10余位村民积分超过150分。
这一举措不仅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还极大地改善了乡村风貌,使村庄呈现出干净整洁、人情温暖的新景象。唐建南表示,积分制的推行让村内环境显著改善,村民参与村委事务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乡村整体风貌得到了有效提升 。素龙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后续将在其他村(居)委全面推广“积分制兑换”模式,以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乡村治理格局,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向纵深发展。
在云安区富林镇云利村,“兵支书”陈钊汉同样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典型代表,近期他上榜广东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名单。从军营到乡村,陈钊汉始终坚守初心,以实干担当诠释共产党员的使命,带领云利村实现美丽蝶变。云利村素有“长寿村”“民俗文化村”的美誉,近年来,在陈钊汉的带领下,先后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针对云利村老龄化问题,陈钊汉创新推出“四真四心”工作法,为老年群体构筑起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完成6.5公里“四好农村路”改造,种植2428株苗木,打造24个小生态板块、4个主题林和72个“四小园”,提升162间农房风貌,一河两岸工程打造的“漠阳江第一潭”成为村庄的亮丽名片,让村民居住更舒心、出行更省心;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和基层治理平台,村委定期开展入户探访、健康讲座和志愿活动,累计举办50余场,服务老年人2000余人次,保障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让他们健康更安心、服务更贴心 ;通过举办节庆孝亲活动营造浓厚的敬老氛围,创新智慧助老服务,实现全村监控联网保障安全,安排专职人员指导老人使用智能设备,利用微信群定期推送健康知识和防诈提醒,并评选出23户“最美孝德户”,让孝亲更暖心、助老更顺心;组建老年文体团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生活更知心、文化更润心。这一系列举措使云利村在2023年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成为养老服务的优秀范例。
面对云利村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困境,陈钊汉带领村“两委”班子主动对接南海区帮扶单位,采用“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承租1000亩山地种植坚果、200亩茶油树,优先聘用本地农户务工,并引入农村职业经理人,有效推动村级集体收入在三年内从3万元增长至17万元,探索出一条具有云利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
“兵支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品质,成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为云浮市乃至全省的“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生动范例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唐建南、陈钊汉这样的“兵支书”在乡村大地上发光发热,带领广大群众朝着“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奋勇前行,书写更多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采写:新快报记者麦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