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期,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广东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据悉,“外卖大战”带动线上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5%。与此同时,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广东省消委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以非理性价格战、虚假补贴、过度促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表面上对消费者有利,实则暗藏多重消费风险,损害消费者长远利益。
上半年广东实现餐费收入增长9.5%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的“外卖大战”带动了线上餐饮收入较快增长。自2025年2月京东开启外卖业务以来,美团、阿里也陆续升级其即时零售业务,三大平台也随即加大外卖券的投放力度,吸引消费者下单。今年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同比增长9.5%,高于餐饮收入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其中,5月、6月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饮收入分别增长16.2%和17.4%,拉动当月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速 3.0个、3.2个百分点。
然而,“外卖大战”的繁荣表象之下,也存在着种种消费陷阱。省消委会及省市监局特别提醒,部分平台或商家为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过度压缩成本,可能导致商品质量“缩水”,如餐饮店在堂食和外卖中使用新鲜度不同的食材,产品偷工减料等。同时商家可能因利润承压降低服务质量,导致售后维权困难,影响消费体验。在价格战中,消费者看似获得低价优惠,实则要为低质体验“买单”,甚至可能因商品质量问题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因此,消费者在关注价格的同时更要注重商家资质、商品质量、用户评价、售后服务等,要把“品质保障”放在第一位,不被“超低价”标签误导,牢记“价格合理、品质可靠”才是消费核心。
省市场监管局、省消委会:抵制“内卷式”竞争
为推动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生态,建设文明友好消费环境,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广东省消委会联合发出消费提示——抵制“内卷式”竞争,不为“低价低质”买单。消委会指出,不仅外卖平台,其他领域也要警惕“大幅降价”“全场5折”等口号,它们可能也是“内卷式”营销制造的优惠假象。例如,一些商品宣称“原价599元,现价99元”,实则原价从未实际成交;部分促销活动宣称“全场5折”,却暗中抬高部分商品基础价格,或限制低价商品库存,引导消费者购买高价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要通过多渠道比对价格,查看商品历史成交价,避免被虚假折扣误导。
“内卷式”竞争还催生出“多买更便宜”等过度消费营销手段,通过捆绑折扣、满减机制刺激非必要消费,诱导消费者为追求摊薄单价而超量购买不需要的商品。这些“薅羊毛”行为看似省钱,却因商品闲置、过期等原因造成金钱损失。省消委会及省市监局建议消费者在购物前明确真实需求,践行理性消费,按需购买、量力而行,不被“优惠不抢可惜”的心理驱使,拒绝盲目过度消费,让消费回归满足需求的本质。
部分平台诱导消费者开通小额信贷服务
据介绍,部分平台或企业以领取“无门槛券包”“购物立减金”“红包”等名义,诱导消费者开通“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服务、办理联名信用卡、过度授权个人信息等,可能导致信贷风险、数据泄露或“想停难退”的被动消费。消费者在领取优惠时应仔细阅读须知条款,对“捆绑开通服务”“强制授权信息”等要求坚决说不,守住“优惠可弃,权益不让”的底线。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及广东省消委会特别提醒消费者,如因平台或商家“内卷式”竞争造成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要依法投诉,勇于维权。可凭相关证据先与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广东消费维权网、广东消委会公众号向省消委会投诉,也可向市场监管等相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见习记者 梁潇静 通讯员 粤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