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广州白云区大源街治保队员汤伟鹏
8月6日清晨,经历了连日暴雨后的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黄庄片区,一股黄泥水从山体冲向居民楼。此时,不少人还在梦乡中。2公里外的值班室内,35岁的值班治保队员汤伟鹏还有10分钟下班,听到同事发出的警报声后飞速驰援,挨家挨户敲门转移疏散群众。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疏散中,汤伟鹏用最后一声“快走”和奋力一推,将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自己却被泥石流吞噬。这位平凡的基层工作者,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你们走前面,我断后”
“有人吗?快快快,此处危险,紧急撤离!”8月6日7时50分,身着黑色治保队服、肩佩“广州街坊”红袖章的汤伟鹏穿梭在颐雅苑的巷子里,挨家挨户拍打着居民大门。“他是前一晚的夜班,本来距离换班只有十来分钟了,他没有管那么多,和队友们争分夺秒地疏散群众,短时间内成功转移83名群众。”大源村党委委员张桂财回忆。
“当时我在三楼,我妈妈正准备做早饭,听到工作人员不断拍打邻居的房门,喊着‘快走’,我们立刻就走出去了。”被转移群众范少文说。在看到汤伟鹏牺牲的报道后,范少文很受触动,“身边平凡而伟大的人正守护着我们。”
“你们走前面,我断后。”在疏散群众过程中,汤伟鹏始终走在队伍最后,确保不落下一个人。泥水突然冲刷而下,房屋开始坍塌,千钧一发之际,他大喊一声“快走”,并用尽全力将同行的彭志良和张桂财推向安全区域。就在这一瞬间,轰然倒塌的房屋将他掩埋,而那声“快走”成为了他生命最后的绝响。
“跑出来后,我大脑一片空白,整个人都是懵的,身后房屋倒塌成为一片废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同事李承辉仍然心有余悸。生死关头,汤伟鹏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自己却被掩埋在废墟之下。
“他原本8时就下班了,完全可以离开现场。”李承辉哽咽着回忆,“他选择留下,结果错过了下班时间,也错过了活下来的机会。”汤伟鹏用生命践行了“人民至上”,那双推开他人的手,托起的是沉甸甸的生命之重。
汤伟鹏话不多但做事扎实
在同事徐宇民眼中,汤伟鹏是个“话不多但做事扎实”的人。2019年3月,他加入大源村治保队,虽中途因家庭原因短暂离职,但2022年3月又重返岗位。今年5月底,他和队友在夜巡时发现大风刮倒的大树横穿路面,立即冒雨疏导交通,避免事故发生。今年6月,广州遭遇多场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强降雨,大源村内多地出现内涝,居民出行不便。“我记得那天他同样是夜班,为了缓解内涝的情况,他不顾危险,在凌晨时分就蹚着过膝的积水去疏通排水井盖。”张桂财提起记忆里的汤伟鹏,那个始终没有太多话,却常常能在一线看到的背影令他印象深刻。
令人钦佩的是,汤伟鹏还主动学习消防技能,积极参加消防站比武和应急小单元比武,锤炼专业技能;在兼任微型消防站消防员期间,他认真钻研业务,时刻准备着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挺身而出。
19日下午,白云区最小应急单元大比武现场,同事徐伟文提起汤伟鹏十分感慨,技能出众的汤伟鹏本应和队友一同参与这次比武,大家都刻苦训练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是最刻苦的一个。得知他因为救人意外离去的消息,“全身瘫软,不敢相信是真的”。
舍家为众守护一方平安
因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汤伟鹏需要早晚倒班,有时遇到紧急任务,哪怕休息也得迅速归队。好在妻子姚桂枝善解人意,从未抱怨,每当孩子问“为什么爸爸还不回家”,她都会说:“爸爸在维护村里的平安啊,像超人一样,可厉害了。”在妻子心中,汤伟鹏或许不是称职的丈夫、父亲,但他是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英雄。
姚桂枝还记得,7月份的时候汤伟鹏还曾主动提出,要请个年假出去庆祝结婚10周年纪念。不过,为了不影响工作,今年暑假他并没陪同妻女回娘家,没想到这竟成了永别。
“汤伟鹏自幼在家庭熏陶下成长,深受父亲职业精神的影响,很早就立志服务群众并认为自己能胜任岗位工作。”邻居汤庭伟介绍。汤父常教导儿子“工作虽复杂却意义深远”,这让汤伟鹏对职业产生了深刻感悟。
在汤庭伟的记忆中,这位他看着长大的同姓后辈从小品行端正,“性格里透着难得的沉稳,从不接触不良事物,是邻里公认的好孩子。”工作中,汤伟鹏展现出极强的责任感,面对三班倒的辛苦排班,他从未因家庭困难提过特殊要求。
“汤伟鹏有两个年幼的女儿,平时他全包揽了买菜做饭、辅导功课,节假日总带孩子出门散心。”提及牺牲当天的细节,汤庭伟声音哽咽,“事发前,他刚把老婆和孩子们送到岳母家……直到最后一刻都在尽力平衡工作与家庭。”
采写:新快报记者 贾典 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