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1697号
●温暖诉求
塑料玩具车“哐当”撞上脚踝时,蒙丽正看着儿子跃跃在走廊里飞奔,几个光头孩子追逐打闹的笑声盈满楼道。跃跃每隔十多分钟就跑回母子俩栖身的房间,看一眼妈妈又迅速“归队”,红扑扑的脸蛋上沁出汗珠——这瞬间,让蒙丽恍惚觉得儿子健康无损,从来就没有生过病。然而,手机里的一则短信让现实狠狠撞进眼帘:8月20日,罹患神经母细胞瘤的孩子要开始新一期化疗,这个经历过两次手术、六次化疗的3岁广西男孩,距离康复还隔着至少30万元的费用沟壑。
一老一小先后遭遇病魔
2021年末,广西那坡县城厢镇一户许姓人家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二宝”。“哥哥比他大11岁,我们真的盼了他很久。”蒙丽(化名)与丈夫都在当地一家民营水电站打工,夫妻俩给儿子取名“跃跃”,将生活“欢跃”,事业“腾跃”的美好祝福寄予襁褓中的孩子。
然而,父母的希冀尚未来得及沉淀,跃跃就遭遇了人生考验。2025年2月,正在为插班入读幼儿园做准备的他出现持续低热,从那坡到百色,再到南宁,蒙丽背着儿子四处问诊,几经周折最终收到一张“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的诊断书。蒙丽记得,骨穿结果出来后,医生刻意回避了她,只请丈夫去交流病况。看着医生办公室紧闭的门,笼罩在蒙丽心里的阴云越来越浓重。
丈夫攥着诊断书走出来,面色凝重。他拉着蒙丽去楼下的快餐店,两人要了一份饭菜,却没有人动筷子。“跃跃爸只对我说‘多吃点,不然没力气照顾孩子’。”
得知儿子危在旦夕,蒙丽仿佛能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更残酷的是,几乎同时,孩子的奶奶确诊脑瘤,也在百色的医院接受治疗。当晚,许先生返回百色照顾母亲,路上,他发给妻子一条短信:“看见孩子这样,心都碎了,不敢当面哭。”蒙丽收到信息,泪流满面。
家里突然“不见”了四个人,独守的哥哥又急又怕。蒙丽选择坦陈实情,哥哥在得知弟弟的情况后哭了一夜,第二天又打电话给蒙丽,“我查了资料,这个病可以做骨髓移植手术。妈妈,能不能让我给弟弟骨髓?我们一定要救他……”
千里求医拯救爱儿生命
潜伏在跃跃体内的肿瘤在影像下露出狰狞面目,为了对付这颗恶瘤,医生首先启动化疗。但是,虚弱的孩子在第一期治疗中便遭遇感染,整整一周滴水不进靠营养液维持。“孩子整宿哭喊‘妈妈,病毒咬我肚子,好痛’。”蒙丽声音哽咽,她用“绝望”描述自己当时的状态,在悲痛中珍惜着与儿子共处的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我抱着他拍照、录像,想在未来没有他的日子里留下更多记忆。”
一个月里,这位母亲日日以泪洗面,却在孩子睁眼时迅速擦干,“有几次他看到我哭,就用小手摸我的脸,好像是他做错了事。我不忍心。”
转机来自广西病友群的一条信息。当蒙丽听说有同样患有“神母”的孩子在广州结疗返乡,她毅然决定为跃跃拼一条“生路”。仍然孤身一人,坚强的母亲用一条背带,背着孩子跨越山水,南下抵穗。
人生地不熟的她在APP上摸索挂号,来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所幸,广州的肿瘤专家为跃跃制定了与之前不同的化疗方案,奄奄一息的孩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生机。“很顺利,没有出现感染,肿瘤也渐渐缩小达到可手术的标准。”
今年6月,蒙丽背着儿子辗转浙江做了病灶清除术,8月11日再返广州进一步治疗,“做了两次手术,孩子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她告诉记者,家婆手术后恢复良好,常常牵念着远方的孙儿,不时打来视频电话,“孩子状态差的时候不敢接,怕老人家识破。”她口中的“识破”,其实是指时至今日,老人家仍以为跃跃所患只是“难缠的小病”,需要时间和耐心“除根”。
向阳而生“长出”力量
在广州公益机构的帮助下,蒙丽和跃跃住进了专为重症儿童家庭设置的爱心“小家”。这里住了8个家庭,每扇门后都藏着相似的苦难,却也生长出抱团取暖的力量。
“跃跃在‘小家’有一帮好朋友,一大早就四处串门。”8月15日早晨,阳光明媚,蒙丽在屋里整理单据,在外玩耍的跃跃每隔十几分钟就跑来门口望一望,手里一会儿拿着玩具车,一会儿又提着塑料小桶,“妈妈,妈妈!”未及听到蒙丽的应答,他已经跑向楼道另一侧的小姐姐家。这样的场景,在半年前的蒙丽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每每此时,蒙丽都会心生幻象,她恍惚间觉得自己从未离开过家,跃跃也从未生过病,但手上的病历和一叠单据,狠狠将她拉回现实。
手机里的短信也在提醒蒙丽,8月20日跃跃又要入院接受下一期化疗。医生告诉她,如果化疗进展顺利,接下来将评估孩子是否需要放疗和免疫治疗,预估费用至少30万。
她告诉记者,奶奶的手术费支出耗尽了家底,跃跃的治疗费用,全靠亲友一笔一笔拼凑。“从确诊到现在,自费部分的支出已经超过10万元。”她手机里密密麻麻的转账记录,写满了一个普通家庭在绝境中的挣扎:“不敢想那么远,现在的任务是筹足下一期的化疗费,只要够带孩子去医院,就有希望。”
好在身边有同病相怜的病友相互支持。蒙丽说,自己不得不外出时,其他妈妈会自然地接手照顾跃跃,喂饭、洗澡都尽心尽力。在这里,孩子学会了分享玩具,母亲们获得了喘息,“只有同样经历的人,才懂那句‘加油’背后的千斤重量。”她很坚定地说,无论前路还有多少沟壑,一家人都会“加油”向前冲。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公众号
●银行账号:
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李斯璐 通讯员 陈欣柔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