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第33届广州博览会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广州市派驻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带领5家茶阳企业、10余种农特产品集体参展,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让深山好物直抵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书写了乡村振兴与消费帮扶的生动实践。
组团赴会,客家味道引客来
在梅州团大埔县驻镇工作队展区,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客家风味扑面而来。梅州市地之龙种养殖有限公司的黄金百香果摊位前,试吃观众络绎不绝,“这百香果甜得有层次,带着山里的清香!”公司总经理谢有奎自豪地说。该企业依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增收,此次带来的仿野生灵芝、地龙干等产品同样备受青睐。
“我们的香米种在汀江边上,土壤含硒量高,煮饭时满屋飘香。”大埔正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来了“汀水寨”富硒香米,公司总经理蔡威民抓起晶莹的米粒展示,“去年通过工作队引进科技团队,稻谷亩产从700斤提升至1100斤,还和广州商超签了直供协议。”
“去年收购价每斤提高2元,户均增收2500元。”广东穗瑞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清玲现场推介“卓粤御品”茶油,公司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带动1700余户农户种植油茶2万余亩。
广东衎衎实业的益生菌豆奶、客情食品的手工日晒面与柚子饼等产品,以客家文化包装设计和传统工艺吸引众多消费者,成为展台“爆款”,不少观众反馈“想带回家给亲人们尝尝‘长寿之乡’的味道”。
牵线搭桥,“产业+消费”双轮驱动
“工作队就像‘红娘’!以前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通过展会、直播带货,不仅卖出好价钱,更打响了‘大埔长寿乡’品牌。”谢有奎感慨道,越来越多年轻人因此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
自2021年入驻茶阳镇以来,工作队聚焦产业帮扶持续发力:引进梅州市地之龙种养殖有限公司探索“地龙+灵芝+百香果”的立体种养模式;开展“冬闲田绿色菜心种植”项目,持续强化土地综合效益,让田地不再“猫冬”;引入科技特派员团队,为“千亩方”项目、油茶种植把脉开方,为传统农业插上现代化的翅膀。
为打通特产优品“出山入湾”的高速通道,工作队一方面通过对接湾区企业商超、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持续拓展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依托后方组团单位力量,不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截至目前消费帮扶金额超过900万元,助农成效明显。
“这次组织企业参展,不是简单地‘摆摊位、卖产品’,而是要努力把‘茶阳味道’变成‘湾区日常’。”工作队队长余奕剑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探索订单农业、电商直供、文旅融合等方式,让更多茶阳优质农产品走进广州商超、餐厅和家庭,让农民持续受益,更好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杨宗平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