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地铁口等周边非机动车一位难求,市民急切呼吁规范停车:“多划一个车位也好!”
为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现代化,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让电动自行车“有地停”的工作目标。今年2月《广州市城市道路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出台,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挖掘潜力+美化靓化”组合拳,于7月已组织完市管八条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划线工作,新增非机动车停放空间超万辆。
近期,新快报记者回访发现,八条道路的秩序维持得较好。不过,广州仍有部分道路的非机动车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部分路段非机动车乱堆乱放的现状严重影响市民出行,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医院、地铁口、公交站、商业周边的情况较为突出。
记者回访
四大举措“抠”出停车位
停车难题暂时缓解
此前,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采取了四大措施,完成市管八条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划线工作,较好地满足了周边市民的停车需求。具体措施包括:挖掘主干道富余空间,加密增设停车区域;盘活近千处桥下“边角料”空间,引导规范有序停车;翻新地铁停放区标识,疏通站点进出通道;创新设计施划停车区域等等。这些道路维持得如何?日前,新快报记者回访发现,大部分表现不错。
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口的人行道上,非机动车停放区约占人行道宽度五分之一,大部分非机动车有序停放,不会影响行人通行。市民梁先生表示,这种做法既提高了人行道的使用效率,也方便了周边市民停车,希望推广。
在彩虹桥地铁站过街天桥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天河院区)高架桥底,记者看到不少新增划设的停车位,如果按照每辆0.6米停车宽度测算,可供超200辆电动自行车停放。常在彩虹桥站搭地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以前附近停车很乱,回来时车早被里三层外三层堵住了。画好非机动车道后,不仅让大家有序停车,也给车辆上了一道“保险”,避免违停被拖走。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天河院区)高架桥底,记者观察到,光是一处阶梯底下的小三角区域就能容纳近二十辆电动自行车,既巧妙利用城市边角地块,又有效缓解了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常在附近停车的市民小李告诉记者,“新增这些停车位后,停车会相对有序且方便。但偶尔会有个别没素质的车主把车停在划线区域外,占用盲道。”
地铁站点周边是非机动车乱停放治理的重点区域。新快报记者在小北、区庄等地铁站看到,经过科学规划和精细划线,停车区域划分明确,空间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在区庄地铁站E出口,一块“请规范停车”提示牌竖立其中,引导市民文明停放,同时路边非机动车停放区十分醒目,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在内。
区庄地铁站工作人员表示:“以前早晚高峰时,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经常随便摆放,甚至堵住出入口,行人很难通行,乘客进出也不方便。现在设置显眼停放区标识,市民停车规范了,我们在管理上也轻松不少。”不过,记者在走访时也注意到,仍有部分共享单车未停放入位,有的随意停在路边,有的见缝插针簇拥堆放。一位正在停车的市民表示:“划了线确实比之前好找位置,但有时候车位不够,也只能停在外面。”对此,地铁站工作人员也表示:“共享单车的停放管理仍需加强。未来或许可以考虑划分专属区域,实现更精细化管理。”
记者调查
医院、地铁口、商业周边非机动车乱停现象较突出
非机动车肆意占路
部分人行道变“一人行道”
据公开报道,截至今年3月,广州电动自行车上牌量已达580多万辆。根据今年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规模评估结果(2025年—2028年) 》意见的通告,未来综合推荐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合理规模为30万—48万辆。这么多辆非机动车,停车是件大事。记者走访发现,广州仍有部分道路的非机动车停车位远远不足。乱堆乱放、密密麻麻的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不仅不美观,而且影响市民出行,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医院、地铁口、公交站、商业周边的需求尤大,市民要求规范停放的呼声较高。
医院周边
★东川路
过百辆自行车挤在省医前
7月21日,新快报记者走访了东川路,只见两边人行道都用显眼的油漆划了不少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但是,马路两边的停放区域冷热不均。西边的停放区域,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各占一半,停放秩序井然有序,有一半的区域没有停满。
东边的秩序则让人头疼:靠近省人民医院的一块三角空地上,过百辆共享单车密密麻麻排在一起,中间穿插着零星的五辆电动自行车。而在东川酒家和利口福门前,共享单车的数量更惊人,目测超过200辆,挤占了超过一半的人行道。而在共享单车丛中,还有一块竖立的告示牌:“尊重盲人出行,请勿停放非机动车,请勿占压盲道。”
8月20日,新快报记者再次回访时发现,靠近省人民医院的三角空地上共享单车停放已变得较为整齐。在东川酒家和利口福门前,单车数量有所减少,且均停放在划定区域内,外围还停了十几辆非机动车,并未挤占到人行道。
★多宝路
孕妇战战兢兢穿过人行道
7月30日,新快报记者在多宝路发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口的两侧人行过道处有大量电动自行车随意堆积停放,挤占了人行道空间,部分车辆甚至毫无秩序地倚靠在人行道旁的楼房边。
更有电动自行车车头挤进车堆,大半个车身外露。这一情况使得剩余可通行区域极为狭窄,仅能容一人勉强通过,行人更是要“排队”才能逐一通行。值得关注的是,途经此处的多为就医患者,老人、孕妇、小孩占比高。
新快报记者发现一位阿姨在医院两旁的人行道附近找停车位找了将近5分钟,最后只能无奈将电动自行车靠在楼房边停放。这位阿姨对记者说道:“这里当然不方便停车,但附近停车场离得远,医院内部也不允许停车,来看病的人只能把车停在外面。不这么停,根本没地方停。”她希望,政府部门能科学规划,多划一些停车位给大家。在医院门口等车的一位孕妇也证实,此处停车乱象长期存在。“走出走入很不方便,要很小心才行。”
地铁口周边
★白云大道北
相向而行需侧身避让
7月24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地铁白云大道北站出口时,发现大量电动自行车随意摆放并挤占人行道空间,部分车辆甚至横向倚靠在人行道两旁的栏杆或隔离栏上。尽管部分区域划有停车线,但因车辆数量远超划线区域容量,大部分电动自行车层层叠叠停靠在划线区外,占用人行道大部分空间。从地铁站出来往前走,甚至能看到电动自行车倒地的现象。
记者实测发现,被挤占后的人行道仅余一条窄道,仅容单人勉强通过。行人相向而行或有电动自行车需要驶出时,需侧身避让才能顺利通行,稍不留意便可能碰擦到身旁车辆。
记者观察到,一位女士正在挪动两旁电动自行车,并企图将电动自行车停进去一个空位。“不好停车,早上早点来或许能找到位置。”这位女士表示,因车位短缺,车主们只能将车停在划线区外,甚至需要挪动其他车辆才能挤出一点点空位将车挤进去。“我的车试过被堵在里面出不来。”
“每天早上走路都很匆忙,这人行道挤得人阻手阻脚。”路过的一位老伯说。他坦言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确实挤占了行人空间,尤其早晚高峰时段通行十分不便。对于交通部门“增加停车位”的政策,老伯表示“挺符合民意”。同时他特别指出,部分共享单车因无处停放被随意丢弃在外围,呼吁执法部门加强管理。
★中山八路
非机动车“霸占”人行道
近日,新快报记者来到中山八路,行至荔湖大厦及地铁中山八站路段时发现,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突出:荔湖大厦前面的人行道上电动自行车无序堆积,部分车辆随意倚靠树木、建筑,甚至有车辆横斜在通道中。原本的人行道大部分位置被霸占,只剩下大厦面前的一条小通道可以行走。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一位正在路边艰难寻找停车位的女士,最终将车辆小心翼翼地停在了两辆电动自行车之间的狭小空隙中。该女士表示:“每次来这都要找半天车位,实在没办法了才这样停。”她还向记者透露,自己曾遭遇过车辆停在最里面被其他车辆堵住、无法驶出的情况。在这一区域,记者并未发现有明确的停车区域的划分。该女士明确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规范停车区域,现在停车太乱了。”
★新港中路
停车位不足,单车“叠罗汉”
7月30日,记者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琶洲院区)旁的石榴岗路走到新港中路的地铁赤岗站。远远的,在靠近院区的某个位置,非机动车一下子多了起来,它们大部分贴墙停放,也有一些纵横交错。石榴岗路设置有停车位,但与数目庞大的车辆比起来,显得有些杯水车薪。行至地铁赤岗站口,情况更复杂,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密密麻麻、毫无章法地挤在一起,有一辆共享单车甚至直接“骑”其他车辆停放。饶是如此,附近仍有一大块不锈钢护栏围蔽区域。
“其实石榴岗路,大家的车几乎是一字排开的,不算特别乱。但仍然不够整洁美观,我相信划框后,会促使大家更加自觉地维护秩序。”每天骑电动自行车到赤岗站坐地铁的林女士表示,新港中路这边的非机动车位简直“一位难求”,自己的车常常被别的车堵住,通勤时间大受影响。“迫切需要有关部门规划一下,能多停一辆是一辆。”
随后,新快报记者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区住建部门和区交通大队。8月20日,记者再次回访发现,地铁站出口不锈钢护栏的围蔽区变小,但不少非机动车密密麻麻停在道路两侧。医院外围的拐弯处,一侧停满了非机动车,另一侧有非机动车在接客,来往行人仅能单向通行。
★天河地铁东圃站B口
人行道被占,连机动车道也难免
8月20日,新快报记者来到天河区地铁东圃站B出口一带走访,附近的人行道、机动车道、商铺前的空地都成了非机动车停车场。
站在黄埔大道东旁的人行道上,放眼望去,扎堆停放的非机动车如同长龙般绵延至200米开外。人行道上已经规划了停车位,但由于非机动车数量过多,不少车主甚至占用旁边的盲道停车。这些车辆占据了人行道的近三分之二,中间仅留一条狭窄的小路供市民行走,其宽度仅能容纳一人通过。更有甚者还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黄埔大道东的非机动车道上,停放的车辆几乎快贴近公交车道。有环卫工人表示,近两年来地铁东圃站B口的电动自行车急剧增多,尤其是早晚高峰。“同时非机动车占用了盲道和非机动车道,对特殊群体和公交车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旁边的东圃二马路,商铺前人行道上停放的非机动车超出划线的停车区域,100米左右的道路居然停放着近500辆非机动车。店铺前仅剩狭窄的通道供人行走。街边一家便利店的老板娘无奈地表示,“有时候那些非机动车都停放到店门口,我只能把车搬开,不然会影响生意。”她表示,这种现象已存在好几年。记者还留意到,东圃二马路上虽然有告示牌提醒:“严禁非机动车停放在机动车道内,违者拖走”,但由于车辆过多,不少电动自行车还是停放在机动车道两侧。
公交站周边
★新港西路
窄窄的人行道被分成三块
7月底,记者沿着新港西路(南侧),从中山大学门口向鹭江方向走去。沿途,不少区域划了非机动停车位,不过很多已经褪色。行至某公交站牌前后,记者发现,大量非机动车拥挤在一起。一条窄窄的人行道被分为三块:左右两边分别是横着的和竖着摆放的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中间供人通行。
“这条路车太多,停车需求太大,但是我觉得有关部门还是可以给划划线,搞搞规划,让大家规范停放。”在附近居住多年、并不骑车的张大爷说。
商业周边
★瑞康路
人行道变“一人行道”
日前,新快报记者来到海珠区瑞康路走访,发现道路两侧聚集着广州长江国际纺织城、中大九洲轻纺广场等批发市场。每天,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于此,电动自行车成为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在广州长江国际纺织城南区前的近百米路程,瑞康路近三分之一的路面被划为非机动车停放区,用栅栏与旁边行车道隔开,近千辆电动自行车密集停放于此。除了隔开的停车区域外,剩下的道路均为单行道,供车辆和非机动车行驶。
来进货的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该停车点是两个月前改造的,虽缓解附近纺织产业从业人员的停车需求,但不方便汽车通行。还有市民表示:“由于周边停车位有限,增设路边车位也算是无奈之举,至少对规范停车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
此外,瑞康路还有其他路段也借道给电动自行车停放。尽管如此,瑞康路的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现象依旧突出。在道路的另一侧,电动自行车同样密集停在人行道,留出一条仅一人通行的通道。在瑞康花边世界商城出口与机动车道交会的路口处,有电动自行车在此临时上下货,还有不少电动自行车东倒西歪地随意停放在路边。有纺织城的保安表示:“这边的车辆太多了,实在是没办法,我们也没有执法权,只能喊几声提醒那些人不要把车停在纺织城门口阻碍交通。”
★康王路上下九广场
非机动车扎堆 通行区域狭窄
7月30日,记者来到康王路上下九广场时发现,从上下九广场通往地铁华林寺站D口这一路段的电动自行车与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突出:大量车辆随意摆放,挤占原本就不宽裕的人行道空间,部分车辆倚靠建筑、树木停放,甚至有车辆横斜在通道中。共享单车乱停情况尤为显著,色彩各异的单车或扎堆堆积,或“躺卧”在路面,与电动自行车混停在一起,让通行区域越发狭窄。
行人张女士说,尤其是高峰时段,通行更费劲,就怕被车剐蹭到。她直言:“希望能有人管管,让道路顺畅些。”
新闻链接
采写/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彤 林钢威 李佳文 陈慕媛
见习记者 金瑜 梁潇静 实习生 谢颖琪 吴佰兴 冼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