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官网挂出了《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3107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复函”)。蔡莹等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强美丽异木棉飘絮管理的提案》。广州正培育3倍体不育木棉。
广州有超10万株美丽异木棉
复函指出,美丽异木棉是锦葵科吉贝属的落叶乔木,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华南地区。美丽异木棉春夏季节枝叶繁茂,树冠扩展,可提供大片绿荫,秋冬季节,花朵盛放,盛开的花朵娇艳美丽,成片盛放如火如荼,具有非常高的园林应用价值,在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亚热带地区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据统计,目前广州市美丽异木棉累计种植数量已超过10万株,其中中心城区种植数量约占60%。美丽异木棉花期8-12月,果实次年4-5月成熟,与木棉相同,美丽异木棉果实成熟时,果皮开裂,棉絮包裹着种子随风飘散。
部分市民担心飘散的棉絮会引起过敏。经了解,木棉絮本身是植物纤维,不含典型过敏原(如花粉中的蛋白质),但物理刺激或吸入呼吸道可能引发咳嗽、鼻塞、皮肤瘙痒等症状,国内外文献目前未有专门对美丽异木棉或木棉飘絮引起严重过敏的医学报道。
广州正培育3倍体不育木棉
市林业园林局下属单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园科院”)建设了我国首个簕杜鹃、木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是国内开展木棉科植物研究和推广的重要科研单位,也是最早引进并推广美丽异木棉的科研单位。
20世纪80年代初,外国友人向园科院赠送一株美丽异木棉,经培育,1988年首次开花,科研团队随即进行深入研究,对美丽异木棉种子的萌发特性以及苗期栽培管理技术开展相关试验,形成美丽异木棉高效繁殖和栽培技术规程。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发美丽异木棉种质资源,对华南地区的美丽异木棉种质资源开展调查和收集,通过多年的连续调查,收集了美丽异木棉种质资源60份,并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美丽异木棉评价体系。
在此过程中,通过秋水仙素处理木棉种子开展多倍体诱导,成功获得了9株4倍体植株,为培育3倍体不育木棉奠定了基础,然而木本花卉育种周期较长,相关的研究仍在持续开展,争取尽早取得新突破。
从三大方面控制和减少飘絮
目前国内外对木棉、美丽异木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评价和鉴定,药用成分鉴定,生长发育特性研究和繁育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在遏制飘絮方面还没有一步到位的有效药剂及生物手段。为有效减少异木棉飘絮问题,切实保障好市民群众身体健康,主要从三个方面控制和减少飘絮。
一是实施科学种植缩短周期。新栽植苗木优先选用低结果率的优良品种,严格实行同一苗源、同批次苗木集中栽植,辅助科学调控花期,尽可能缩短飘絮持续周期,提升防控效率。
二是加强“控花摘果”减少飘絮。异木棉开花结果季节,提前部署、集中治理,组织各级绿化管养单位综合运用定向塑型修枝、高压水枪打花、人工操作摘果等方式,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面控制和减少飘絮问题。
三是强化巡检监督机制。加强全市绿化三级巡查,压实各级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到人,聚焦结果量大、飘絮严重的路段和植株个体,将异木棉飘絮防控等工作纳入当季园林绿化巡检督导和通报,并对投诉较多路段和问题实行重点督办,推动异木棉飘絮治理工作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
市林业园林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提升治理异木棉飘絮举措和能力,由科技部门探索引入GIS技术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充分掌握其分布、数量、树龄、生长状况等信息,并拓展无人机、遥感技术等手段,建立飘絮预警机制,利用公园景区电子提示牌、道路宣传栏等多途径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同时由局园科院继续深化木棉、美丽异木棉的科学研究,以多倍体育种、分子育种等多种手段,开展少絮、无絮木棉、美丽异木棉的科研攻关,为木棉、美丽异木棉飘絮问题的有效解决贡献技术力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实习生 谢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