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8月22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四场专题会议(现代服务业专场)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做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与建议的主旨发言。
现代服务业呈现三个变化趋势
郑永年指出,现代服务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包括知识技术密集性、高附加值性和创新驱动性,当今世界现代服务业呈现三个变化趋势:高端装备里面,服务业的价值往往占装备或者终端50%至60%的附加值;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现今达到 30%,货物贸易比重在收缩,服务贸易在扩张;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其GDP总量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三个方向
基于上述情况,郑永年抛出问题:中国需要发展什么样的现代服务业?
在他看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应该是发展针对实体制造业的服务业,“我们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场景。这些年来,我们坚守住了发展实体经济这一点,使得我们的经济变得非常具有韧性。”他指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基础科研、应用技术、金融支持作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这三个条件也应当是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
建议加大高水平开放力度
郑永年认为,广东的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尤其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表现突出,但仍面临高端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挑战。“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工业化”,他建议广东可以尝试打造一个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服务的平台,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他还提到,服务业的核心是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或者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加大高水平开放的力度,将大湾区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实现服务贸易高水平增长的重要条件。
他进一步表示,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可以尝试在规则机制上进一步和香港对接,把香港已为全球所认可的商事规则和标准在大湾区内因地制宜地推广使用,在此基础上做加法,从而形成对接国际和引领全球的大湾区商事规则和标准体系。他还建议大湾区选择一些区域试点申请尝试现代服务业规则的“香港+”,在香港服务贸易的规则基础上“做加法”,以点带面,推广到整个大湾区,建立大湾区统一大市场。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实习生 范欣然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