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今年上半年,化妆品类零售总额增速继续跑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月更出现2.3%的同比下滑,行业景气度持续承压。近日,多家A股化妆品企业公布半年报,敷尔佳、华熙生物等明星美妆企业利润迎来大幅下滑。
业绩:多家明星企业营收利润双降
8月26日晚间,华熙生物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公司表示,业绩波动主要受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调整影响。
另一明星企业敷尔佳同样利润大降。其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63亿元,同比下滑8.15%;归母净利润为2.30亿元,同比下降32.54%;扣非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8.66%。
尚未发布半年报的贝泰妮今年一季度利润已是大降,期内实现营收9.49亿元,同比下降13.51%;归母净利润2834万元,同比大降83.97%。
也有营收利润双增的企业,但也是暗潮汹涌。珀莱雅日前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称,期内实现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不过,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珀莱雅的营收利润增速为近五年半年报中最低的。丸美则是利增受阻,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69亿元,同比增长30.83%;但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仅提升5.21%。而上一年同期,丸美生物的收入和净利润的增幅分别为28%和35%。
析因:平台销售费用持续攀升
对于业绩下滑,多家化妆品公司将原因归咎于“行业增速放缓”“销售费用增加”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1-6月份,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总额2291亿元,同比增长2.9%,低于社会消费品总额5.0%的平均增速。而在6月,限额以上的化妆品零售额出现2.3%的同比下滑,这也是今年首个同比下滑的月份。
过去几年,国货美妆品牌积极布局线上渠道,尤其是直播电商和内容电商。2025年“618”大促期间,国货品牌在抖音、天猫等平台表现强劲。但在营收上涨的背后,企业却面临高昂的销售费用和资金压力。
以丸美为例,虽其在第二季度营收上升,但归母净利润仅5069.52万元,不仅同比下滑23.08%,更是大幅跑输第一季度的盈利水平。不难看出,“618”大促的以价换量拖累了赚钱效能。财报显示,丸美生物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10亿元,同比增长39.31%,占营收达56.5%。
在平台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销售费用持续攀升,若线上营销投入未能达成预期效益,将对公司盈利能力形成压力。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国货美妆企业开始优化线上渠道的投入。上海家化上半年完成了品牌直播间的标准化建设,建立起可盈利的自播闭环模型,上半年“玉泽抖音自播间”GMV同比大幅增长超100%,自营看播转化率提升3%。2025年第二季度,其营收、毛利润分别同比大幅增长25.44%和36.41%,毛利率较同期大幅提升5.09个百分点至63.32%,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中销售费用仅同比增长14.19%,销售费用率从同期的51.8%下降至47.15%。
趋势:开拓全球市场,赴港上市受热捧
在业绩、资金流均承压的背景下,今年美妆相关企业资本化进程明显提速,其中赴港上市更是受热捧。
今年5月,国货高端护肤品牌林清轩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月主营香水业务的颖通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8年5战IPO后,毛戈平于2024年年底上市,上市首日大涨60%。此后股价持续走高,跻身新消费领域的明星股。
半年报发布当日,珀莱雅在另一份公告中披露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若成功则成为本土品牌美妆企业中唯一一家“A+H”双上市企业。
业内分析认为,对化妆品企业来说,赴港上市不仅有助于拓展国际融资渠道、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还将为品牌海外扩张提供坚实支撑,进一步强化资本实力与综合竞争力,为全球化战略注入动能,在超级内卷的内地市场以外,打开全球化的第二增长曲线。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