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四成快递用户每天都在下单,形成全国1.4万亿元大市场
随着电商行业火爆、跨境电商持续火热及促消费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快递服务已成为必不可缺的刚需,超四成快递用户每天都在下单,形成了全国1.4万亿元的大市场,快递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经济活力息息相关。
近日,广东、浙江等地多家快递公司对电商客户启动调价,其中广东作为重点调价区域,单件快递调价幅度在0.3元至0.7元之间,同时还设定了1.4元/单的底线价。这一变化直接增加了下游商家的经营成本。现象背后,是快递公司长期存在的“量价倒挂”问题,高度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价格战,导致行业恶性循环,挤压从业者的生存空间。因此,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是快递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役。
业务量连续5年破千亿件
超128万家企业参与竞争
快递服务涵盖国内和国际范围,提供多种送货选项和价格水平,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按服务类型不同,快递可以分为普通快递、特快快递和经济快递;按递送范围不同,快递可以分为国内快递和国际快递;按运输方式不同,快递可以分为空运快递、陆运快递和海运快递。
快递行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提供的是个性化、商业性的寄递消费服务,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又关联一二三各产业。
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快递市场规模超5000亿美元,中国快递市场规模超14000亿元,业务量达到1750.8亿件,快递业务量连续5年突破1000亿件。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0亿件,比去年达到千亿件提前了35天。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从业者的辛勤劳动,覆盖全国的网络,高铁网络、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的加快推进也助力“物畅其流”的加速落地。
如今,我国快递业拥有的专业物流园区400多个,分拨中心近3000个,营业网点41.3万处。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快递物流相关企业128.37万家。注册量方面,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7.6万家相关企业,其中前6月注册7.15万家,同比增长6.08%。从经营时间来看,成立年限在5-10年的快递物流相关现存企业最多,占比35.06%。从地区分布来看,快递物流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达36.61%。
分析师认为,未来快递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进一步加速,制造业企业对第三方快递物流服务的需求大幅提升,快递服务制造业新模式加快推广,如F2C、C2M等仓配模式, 预售下沉+前置仓发货模式,产业园区拓客模式等均将快速普及。同时,国际供应链服务能力初显,尤其是邮政、顺丰、 中通等龙头企业在国际领域的竞合将开启新端。
随着新兴技术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和渗透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智能物流应运而生。而随着机器人和物联网的运用相对成熟,其他领域如AI、AR、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都还在培育过程中,未来5G以及多种技术的交叉融合如“机器人+AI”“5G+物联网”也将会成为快递行业核心趋势。
用户对价格不是太敏感
方便和安全是首要考量
当前我国的物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按照业务模式划分为直营型和加盟型。其中中国邮政、顺丰等为直营型,中通、圆通、韵达等为加盟型。
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国有快递公司、民营快递公司和外国快递公司。
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类:一类是邮政、顺丰等,它们采取的是自营的方式,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效应高,主要针对的是中、高档人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价格比较高;二类是中通、圆通、汇通和韵达等民营快递公司,他们采取了加盟经营的方式,针对的是中、低消费群体,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成为了当前中低端快递行业的主力;三类是通过差异化服务的小规模快递公司。
对于消费者来说,数据显示,普通快递(53.3%)和同城配送(48.1%)是最常用的物流方式,紧随其后的是时效快递、冷链物流、国际快递和仓配服务。下单快递服务方面,支付宝是最主要入口,占据25%,其次是App和微信小程序,各占据23%。
有44.6%的快递用户表示自己每天都需要使用快递服务,表示经常使用的也有34.6%。对于这些用户来说,选择一家公司的快递服务,首要考量是方便快速(70.6%)和安全性(63.6%),然后是服务态度(53.1%)和品牌信誉(43.7%),而价格在诸多考量因素中仅仅以41.0%位列第五。
改善服务态度(54.9%)是用户对快递公司的最主要诉求,紧接的是提高寄件速度(52.8%)、保障货物安全(42.5%)、增加服务网点(35.2%)和提高自身设备条件(32.2%),降低服务费用(30.1%)排在第六位。
对于快递员,用户们最看重的是守时(55.5%)、工作态度认真(53.1%)、有责任心(52.4%)和保密(48.5%)。智能快递柜是最多用户偏好的快递接收方式(64.5%),紧接着是便利店代收处和快递驿站。
“量价倒挂”致恶性循环
挤压从业人员生存空间
快递行业同时面临长期的激烈竞争和因此带来的一系列危机。据公开资料显示,一直以来,快递公司“低价换量”的竞争策略早已成为行业常态,即便业务量持续增长,利润空间却未同步提升。
分析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快递公司首先需明确自身的责任主体地位,主动摒弃导致行业恶性循环、“伤人伤己”的低价竞争策略,将精力聚焦于业务运营优化、运力系统升级、服务模式创新等核心领域,用“真功夫”打破同质化困局,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56.4亿件,同比增长19.3%,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多家快递公司上半年经营数据显示,快递单票收入逐月下降,且已有不少企业跌破2元大关,“增量不增收”的矛盾愈发突出。
这种矛盾在快递业务密集区域表现得更为明显。招商证券数据显示,2025年7月,广东实现快递业务收入254亿元,同比减少0.7%;完成快递业务量41.0亿件,同比增长12.2%;快递业务单票收入为6.20元,同比减少11.5%,环比减少1.3%。
长期高度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战,已将当地快递市场的价格与利润空间压缩至接近极限,行业陷入“为抢订单而压价,因压价而降质”的恶性循环,最终受到挤压的是基层网点与一线从业人员的生存空间。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国快递从业人员(全职)总数为362万人,较2024年底减少31万人,降幅达7.9%,其中一线快递员流失最为严重,占比高达83.6%。这一数据反映了快递行业近年来面临的人员流失问题,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长缓慢、工作强度大以及职业吸引力下降等因素。
快递业务量一路狂飙,但快递员的工资不增反降。与十年前对比,2013年全年快递业务量为92亿件,当时拥有300万(含全职与兼职)左右的快递员;而到了2024年业务量达1750.8亿件,全国快递员450余万人(含全职与兼职)。
根据调研,有56.09%的全职快递员每天工作8—12小时,在12小时以上的有4.53%,每周工作七天的全职快递员占比33.43%,高于其他天数的组别,仅次于这个比例的是每周工作六天,占比30.03%,超六成的全职快递员并没有享有“双休”待遇。
数据来源
艾媒咨询《2022-2023年中国快递物流行业市场创新与标杆企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商启产业研究院《2025快递行业研究报告》、共研产业咨询《2025-2031年中国快递业行业深度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观研天下《中国快递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5-2032年)》、上海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快递员劳动强度分析报告》、《2025-2030年快递业运作状况全景分析及趋势洞察报告》、《2025年快递从业人员状况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国家邮政局、招商证券、开源证券、企查查。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韵
制图:廖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