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企业上半年总营收下滑,预计全年营收或不及去年
定制家居企业的业绩下滑趋势仍在持续。随着8月半年度财报披露窗口期的结束,十大定制家居品牌已全部公布上半年经营数据。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今年同期行业营收格局未出现根本性变化,欧派家居、索菲亚、志邦家居仍位居前三名,但行业整体总营收仅略超200亿元,规模收缩的态势较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部分企业亏损幅度有所收窄,甚至实现了业绩增长,但其降本增效的手段却更为隐蔽,诸如以削减研发投入、减少薪酬福利、缩减员工规模等方式换取短期业绩改善的做法越发突出。
定制家居企业营收分化显著
今年上半年定制家居行业营收前三名的格局虽明确,但企业间营收规模差距显著。欧派家居凭借82.41亿元的营收稳居行业第一名,索菲亚以45.51亿元的营收位居第二名,营收规模不足欧派的六成。
紧随其后的是志邦家居、尚品宅配、金牌家居,这三家营收规模彼此接近,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8.99亿元、15.52亿元、14.69亿元,但与前两名相比,已形成明显断层。更靠后的好莱客、我乐家居、顶固集创、皮阿诺,以及新三板挂牌的玛格家居,营收则始终徘徊在10亿元以下。其中玛格家居以2.56亿元的营收处于末位,与头部企业的营收规模差距悬殊。
相较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增长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营收增速方面,今年上半年仅我乐家居录得正增长,增幅为1.8%;而皮阿诺下滑最为显著,降幅超40%。归母净利润方面,欧派家居、我乐家居、顶固集创、尚品宅配4家企业呈增长态势,玛格家居则下滑幅度最大,其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039.5万元,较去年同期暴跌9802.32%。玛格家居的营收自2021年起已连续4年下滑,净利润同样呈现同步下行态势。
从整体来看,上述企业总营收仅略超200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尽管定制企业下半年业绩在全年中占比往往更高,但结合当前情况初步推测,全年总营收仍可能低于去年。
企业增利更倾向于“降本增效”
这些定制品牌将自身收入下滑归结于消费市场承压、渠道转型挑战等多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家居以旧换新政策在全国多地深化落地,刺激存量房更新需求释放,头部企业凭借合规性与供应链效率,率先受益于政策红利,带动零售渠道修复。中金公司于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指出,2024年家装补贴政策的拉动系数为1.17至1.75,当年10月份及11月份龙头家居企业订单及销售均出现明显回暖,补贴力度扩大或将拉动系数继续上升,2025年行业有望恢复增长趋势。
不过,有从业者向新快报记者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国补政策带来的销量增长不及以往。欧派家居也在半年报及业绩说明会中提到“国补政策对业绩的带动以对冲压力为主,未完全扭转收入的下行”。今年上半年,新房销售同比进一步降低,以新房销售带动的家居增长模式逐渐失效。尽管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阶段性拉动了刚需,该公司从2024年至2025年通过国补以旧换新获取了70多亿份订单,预计实现约35亿元的收入转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收入下滑幅度,但未能完全抵消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公司实际收入仍呈下降趋势。
相较依赖政策红利,不少企业今年上半年更侧重内部经营优化,降本增效被频繁提及。新快报记者对比前述营收或净利实现增长的企业发现,部分企业虽表面宣称通过工艺优化、技术改造、管理升级等方式提升了业绩,实际上暗地里采取了削减研发投入、减少薪酬福利、缩减员工规模等做法。
以我乐家居为例,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231.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3.18%(剔除上年同期股权激励计划摊销费用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后,同比增加43.87%),成为业内少数营收净利双增的企业。该公司在半年报中将增长归因于中高端品牌定位、渠道优化、零售能力强化及降本增效等多重举措。
但深入分析费用数据可见,我乐家居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均出现显著下降。其中,其研发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3429.75万元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938.96万元,降幅高达43.47%。显而易见,相较于营收仅1.80%的微增,这种全方位、大幅度的费用削减,成为推动净利润翻倍增长的主要因素,对业绩增长的实际作用或更大于公司所提及的其他经营策略优化。
类似的还有上半年“增利不增收”的顶固集创,其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04.85万元,同比增长307.76%,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则分别下滑21.76%、5.62%、20.16%,费用削减对净利增长的拉动同样明显。
存量市场增长点仍未落地
近些年,随着整家、整装等业务模式的深化推进,软体家居与定制家居的传统界限持续消弭,行业融合态势越发显著。头部企业纷纷突破品类壁垒,例如,顾家家居、梦百合等逐渐向大家居、定制领域延伸,跨领域竞争与协同成为市场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顾家家居在营收与净利润的规模上均超过欧派家居,直观反映出行业融合趋势下头部企业竞争的持续升级。
另一方面,尽管业内普遍认为,二手房交易带来的装修需求及存量房规模累加带来的自然翻新需求,将成为家居企业主要业绩增长来源,但这部分潜力目前尚未完全转化为企业营收的新引擎。
欧派家居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其客户结构中在不同层级城市差异较大,高线城市(如广州)二手房与旧房改造(存量房翻新)两者合计占七八成,新房占比仅一两成;低线城市以新房为主,二手房为辅,旧房翻新很少;中线城市处于两者之间。该公司坦言,存量房翻新是未来潜力所在,但目前整体比例不到10%,当前的旧改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厨卫等局部整改。
目前企业多处于存量市场的前期布局阶段,能否真正转化为实打实的竞争优势和业绩增长,尚需时间来验证。例如,索菲亚自2022年开始逐步推出橱柜、系统门窗、卫浴、家用电器等品类,抢占旧改流量中的高频需求产品,同时加强与装企合作推行新业务模式,以社区为支撑开发多业态门店等,但这些布局尚未显现出显著的业绩拉动效应。
■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