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子女中仅一人健康;其中一子因病早夭,另一子患上罕见病
这一次,她无论多困难都要救孩子
温暖1701号
●温暖诉求
清晨6点,苏女士轻手轻脚起床,给电饭煲按下煮粥键,转身来到儿子阿麟床前,动作娴熟地托后住他的颈和膝弯——这个45公斤重的17岁男孩,像婴儿般完全依赖母亲的臂膀。苏女士的4个孩子中有3人罹患重病。去年7月,她珍爱的双胞胎中的小儿子不幸病故,苏女士尚未走出悲伤,双胞胎中的大儿子阿麟又确诊罹患罕见疾病——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
“救孩子!不管疾病有多罕见,只要有药可用,我都要守住孩子的健康。”苏女士坚定地说,这一次,她一定会全力救助阿麟。
家里孩子接连生重病
苏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由于有4个子女,她是最幸福的母亲,也是最操心的母亲。4个孩子中,除了大女儿的身体健康,其余3人都患病。二女儿出生没多久就查出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两个双胞胎儿子,即阿麟和阿凰,从小体质就很一般。后来,小儿子阿凰患上纤维瘤,苏女士花了8万元治疗费为孩子切除了肿瘤。2024年6月,阿凰告诉妈妈,自己感到肩颈部不舒服,而且头晕、头痛。苏女士带他去就医,检查出颈椎弯曲,且生理曲度异常,医生建议做手术纠正。
不料,在做完纠正手术后,阿凰出现头部积血积液,在ICU处理了多天,都难以清除。为了抢救阿凰,苏女士和丈夫用尽所有积蓄。当时阿麟正在高职学校上学,不得不因为家里经济突然陷入困难而停学。
去年7月,阿凰永远“离家”了。这是苏女士万万没想到的结果。
苏女士一家至今还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而今年5月,阿麟的身体又出现了异样。他突然牙龈出血,无法进食,一进食就呕吐。阿麟还悄悄告诉妈妈,他晨起排出的尿液,颜色像浓茶一样。
苏女士慌了神,马上将孩子送到居住地附近的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就医。一系列检查下来,医生沉重地告诉苏女士,阿麟患上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同时还伴有胆囊结石、肝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出血。这一切突如其来的症状导致阿麟体感虚弱,而且心率过快。“孩子身体几乎垮了……”一出医生诊室,苏女士不禁掩面而泣。
特效药入医保后降价
为了让阿麟获得更好的治疗条件,今年7月,苏女士带着阿麟辗转来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院区治疗。这次就医,医生给苏女士带来了希望。
据阿麟的主治医生介绍,以前,PNH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在溶血控制、防止肾功能损伤等方面面临许多难题。而近年随着C5补体抑制剂的出现,让PNH患者得到了更好的、不可替代的临床获益。“特别是2024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版医保药品目录中,包括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PNH等多个罕见病药物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获得纳入,有效提高罹患相关罕见病的患者对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委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兼血液内科主任王顺清向新快报记者介绍。
“医生还告诉我们,C5补体抑制剂进医保目录前的价格是2.1万元/支,进医保目录后降到2518元/支。”苏女士安慰自己说,尽管经济困难,还是一定要把阿麟的病治好。
父母决心治好孩子的病
在市一人民医院南沙院区,医生为阿麟使用了C5补体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补体蛋白C5的活性,阻断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截至9月7日,阿麟完成了20针C5补充剂注射。“这种治疗是要长期用药,这几个月算是刚刚起步,我们已艰难地‘抬脚’,以后要走好每一步。”苏女士说。
现在,阿麟每3天就要到住处附近的医院定期监测血常规,尤其是观察血小板升降。一旦血小板下降就要马上“输板”。苏女士每每看着儿子的血项指标升升降降,心情如过山车般起起伏伏。
9月5日,阿麟输血小板后,指标上升幅度小,被主治医生叫回医院住院。
“我们家的情况本来就不富裕,家里还有一个罹患重型地贫的二女儿。这些年,我们本打算让二女儿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好治好重型地贫。但现在,家庭收入仅够救治更为紧急的阿麟。”苏女士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唯有先救“急”。儿子在家休养的间隙,她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小档口,不断接手工活。阿麟的爸爸每天加工6000多件手袋小配件,挣200多元的工钱,以此维持生计,而刚刚工作的大女儿也每月把自己的工资交给父母保管。“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健康,也许未来有更好的疗法,能彻底治好这个病(PNH)。” 她表示。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
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