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成立
人工智能标准化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产业协同、生态共建的“基石”。9月8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下称“工作组”)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组长武海云表示,工作组短期和中期目标,是加快AI技术成果向标准高效转化和构建湾区AI标准应用生态。长期目标则是重点打造港澳协同、国际联通的AI标准策源地。
为产业化应用提供全链条服务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截至今年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备案。
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重点领域人工智能标准研制,推进跨行业、跨领域、国际化标准联动。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表示,“人工智能标准化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产业协同、生态共建的‘基石’。”近日的印发《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12条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彰显广东发展人工智能的坚定决心。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白云区委、区政府等单位共同启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工作组,目的是充分发挥大湾区产业、区位、创新三大优势,通过标准化手段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湾区产业发展。”武海云说。
AI标准化将如何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们要将大湾区在具身智能、AI终端等方面的产业优势转化为标准话语权。”武海云表示,工作组将聚焦关键共性标准和湾区特色场景标准,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同时,收集企业在标准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动态优化标准内容,持续赋能产业发展。
在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组将通过标准推动AI技术规模化、商业化;组织AI领域相关的产学研用机构联合研制场景应用验证标准;依托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AI中试服务平台,为产业化应用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技术服务。
武海云提到,下一步工作组的目标是瞄准关键共性和产业急需,加快AI技术成果向高标准转化。同时,紧扣“技术—标准—产品”战略闭环,构建大湾区AI标准应用生态。把握港澳联动、国际联通,打造AI标准策源地。据介绍,目前已有12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组。工作组将聚焦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标准应用与产业升级融合,为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标准化支撑,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贡献“湾区标准”的示范力量。
多个标准化项目同步签约
活动现场举行了标准贯标助力人工智能企业签约仪式,以“产学研用金”联动构建标准生态,包括联动科研机构与企业,推动标准研制与技术攻关融合,加速成果转化;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标准融入应用全流程,保障技术落地规范,并通过公众科普活动提升社会认知;借标准贯标签约,为标准化工作凝聚多方力量。推动建立标准与融资挂钩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倾斜,联动基金设立容错机制支持初创企业。
当天,多个标准化项目同步签约。光大银行广州分行、领信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广州赛西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 通讯员 粤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