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扬信
驻清远市阳山县小江镇工作队队员兼下坪村第一书记
派出单位:广州轻工工贸集团
“强产业稳增收,固成果促振兴。”
“没有经验可以学,只要心里装着群众,踏踏实实做事,总能帮到群众、帮到当地。”来到清远市阳山县小江镇下坪村一年多时间,从一线工人成长起来的驻村干部聂扬信,以产业帮扶为根、消费帮扶为桥,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上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
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作为驻下坪村第一书记,聂扬信最关注的是如何让村民真正实现增收致富。然而,喀斯特地貌导致小江镇“八山一水一分田”,机械化耕作几乎不可能;季节性缺水让农作物常年“看天吃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劳动力不足。深入调研后,聂扬信把突破口锁定在特色种养上。
2024年8月,在聂扬信的推动下,下坪村成立了小江镇首个强村平台公司,创新构建“平台公司+慈善基金+农户”帮扶机制。平台公司提供黄金百香果种苗、阳山走地鸡鸡苗,农户日常管护,科技特派员全程技术指导,再由平台公司提供销路,最终收益按比例分配。这一模式既降低了农户经营风险,又建立起长效帮扶机制。针对种植技术落后的问题,聂扬信频频邀请农业专家进村“传经送宝”。在黄金百香果种植中,通过改良土壤、精准控肥等措施,果实品质显著提升。
下坪村是革命老区村,2022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聂扬信以此为契机,持续巩固“红色+”发展平台,将产业发展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推进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园)建设,这里成了兼具教育功能与产业价值的平台,为后续消费帮扶埋下伏笔。
“送上门的农贸市场”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阳山地处偏远,物流成本高,聂扬信把目光投向了“红色研学+消费帮扶”的融合路径。
依托红色教育基地,聂扬信精心组织研学培训活动,累计开办14期培训班,吸引近700名学员参与。与普通研学不同,聂扬信将教育培训与农特产品销售深度融合,组织平台公司和村民在研学现场推介销售特色农产品,把研学活动变成“送上门的农贸市场”。此外,聂扬信积极组织强村公司多次参加农特产品展销活动,让阳山农产品走进更多商家的视野。通过协调对接,强村平台公司与广州市越秀发展集团建立合作,借助其线上线下渠道推广销售农特产品。
数据显示,2024年7月至2025年8月,仅研学培训和特色农产品销售就为村集体带来经营收入超250万元,增收近30万元,实现了“红色研学+消费帮扶”的双轮驱动。
同时,他还在积极推进派出单位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帮扶项目落地,计划投入超30万元帮扶资金,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和教学条件。
“乡村振兴不是短跑,需久久为功。”对于未来两年的工作,聂扬信思路清晰: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引入运营主体,配套发展特色民宿和农家乐;深化农文旅融合;引进深加工企业,开发百香果果酱、果干、麻竹笋零食等产品,延伸产业链;培育10家家庭农场和50名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完善冷链物流和数字乡村建设,让阳山农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让下坪村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