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南沙院区”)走进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开展“中i湾区健康大讲堂”主题活动,为该校学子普及青春健康知识与急救技能。
健康科普是一张“长效处方”。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南沙区卫生健康局联合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创新打造“五进”(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健康科普品牌——“中i湾区健康大讲堂”。
该品牌坚持将高水平医疗资源转化为普惠民生的健康服务,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基层科普活动82场,为超6万人次提供精准健康服务,切实让科学守护延伸至基层末梢。
一场“高含金量”的健康课
帮助青少年解“花季之惑”
南沙区卫生健康局创新建立“需求对接桥梁”机制,联合中山一院南沙院区组建由50名专家组成的“DNA科普矩阵”(Doctors医生+Nurses护士+AI人工智能)。该团队86%成员拥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覆盖儿科、心血管、急诊、骨科、内分泌、妇产等30余个临床专科。
团队通过前期调研精准绘制“区域-人群-疾病”三维服务图谱,“量身定制”专属课程匹配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此次走进的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就是基于对港澳青少年主要健康需求的深度调研。
活动现场,来自中山一院院本部及南沙院区的专家们采用“案例互动+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为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的学生解答关于青春期的“疑惑”,传授急救的实用技能。
在青春期健康板块,中山一院产科副主任、南沙院区产科执行主任周祎,中山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亚东分别以《和身体做朋友:女生青春期的健康守护》《解密青春期:男生进化攻略》为题开展课程,分享男女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心理调适、自我保护等干货知识。
急救技能培训环节,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副院长黄海威教授以《粤港医心护青春,科普赋能筑未来》为题,结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分享健康守护理念与应急处理意识,门诊护士长赵明则聚焦“黄金四分钟”,以“《+-*÷ 4步法,抢赢黄金4分钟》——心肺复苏、AED技能实战”为主题,通过现场搭建模拟场景,详细讲解急救原理,手把手指导学生开展急救措施。
整场讲座,没有晦涩的专业术语,只有贴合学生的案例和语言。“学生们普遍反馈此次讲座氛围轻松、互动性强、知识丰富且易懂。”该校学生生活与德育副主管孟宪昕为这场专业的医疗科普课点赞称,这堂健康课就像及时雨,解决了他们青春期教育的燃眉之急。
一场健康科普“长跑”
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
为青少年解读青春期身心变化、近视防控;为老年群体科普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手把手教务工人员操作AED、做心肺复苏;为职工讲解职业病预防……近年来,南沙区卫健局将“服务港澳、促进融合”融入科普工作,以健康知识传播为纽带,推动大湾区健康服务融合、促进“民心相通”的创新实践。
此次“中i湾区健康大讲堂”第82场活动走进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正是通过送健康科普进校园,助力港澳青少年健康成长。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执行院长周灿权教授坦言,医疗工作确实十分繁忙,开展科普活动更是需要宣教人员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但这样的“付出”很有必要:“一节科普课能让众多人收获实用健康知识,帮助大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病风险。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看,这不仅能为公众健康增添保障,更能减轻整体医疗负担,这样的事值得我们长期坚持。”
目前,依托“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南沙区“五进”科普已形成规模化效应,心肺复苏施救意愿率从52.56%提升至96.12%,按压规范率突破82%,慢病早期干预率显著提高,医疗科普逐步实现从“知识传递”到“行为改变”的质变。
南沙区卫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服务半径、深化资源融合、创新传播形态,持续推动高水平医疗资源普惠于民,为构建与世界级湾区相匹配的健康保障体系贡献南沙智慧与力量。
采写:新快报见习记者 程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