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12日16时,在珠海海事护航保障下,“福达”轮载运51辆燃油大巴从珠海国际货柜码头启航沙特阿拉伯,这标志着珠海港首次实现散货船运输燃油车辆的突破,既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缩短周期,更推动珠海港构建“新能源+传统能源”双轮驱动的汽车出口体系,为“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提供新路径。
据了解,汽车海运出口常规采用滚装船运输模式,但滚装船存在运力资源不足、航线相对固定等劣势,已逐渐无法适应出口需求。而散货船不仅运输航线灵活,还能为企业有效节约30%-50%的物流成本,已逐渐成为汽车海运出口的优选替代方案。
为确保散货船顺利运输大巴车出海,珠海海事部门提前介入服务,建立码头、货主、船舶多方协同机制,精准把握《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等国际规则,制定“一船一策”服务保障方案。严格核查船舶装载情况、稳性校验、货物系固绑扎等关键环节,并同步开通政务审批“绿色通道”。
珠海国际货柜码头负责人表示:“海事部门全流程把关,为企业解决了跨境运输痛点。未来散货船运输还将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出口领域,助力珠海港汽车出口业务多元化突破。”
珠海海事部门相关负责人称,采用散货船运输汽车,不仅打通了汽车出口的运输工具“壁垒”,更能助力珠海港构建“双能源品类、多船型选择”的出口格局,为“中国制造”出海提供更加高效的物流支撑。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李函玥 梁帅 吴小平 吴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