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东高校陆续开学,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发布了2025级新生数据。今年各高校新生生源来自哪里?男女生占比如何?哪个姓氏人最多?什么名字成爆款?有多少人会在同一天过生日?本期一起来看看今届萌新有什么不一样。
生源
广东省内生源占比高 有中学成“输送尖兵”
根据各高校公布的数据,今年多所广东高校新生依然以省内生源为主,部分高校招生覆盖范围扩大,港澳台生源亦有所增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今年共录取5427人,其中广东省内录取4200人,占比达77%,生源主要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广州共招751人。深圳大学录取7594人,广东省内5370人,占比71%,港澳台新生551人,较去年增加59人。广东药科大学共录取7882人,省内6564人,广州、佛山、深圳三市学生数量居于前列。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5级本科新生1641人,其中来自港澳台地区24人,港澳台生源增长30%。
华南理工大学生源来源地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人数最多,其次是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华南农业大学今年省内招生7215人,省外1997人,省外招生Top5分别是河南、安徽、江西、浙江和广西。华南师范大学的新生亦来自五湖四海,南至海南,北到黑龙江,新生人数前五名分别是广东、湖南、江西、河南和湖北。
值得关注的是,在高校省内生源数据中,部分优质中学成为生源“输送尖兵”。深圳中学、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等高中出现在多所高校榜单上。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公布的省内中学录取数据中,前五名分别是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104人)、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96人)、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95人)、深圳市高级中学(89人)及深圳中学(79人)。深圳大学录取人数前三的学校为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和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性别
理工类大学男多女少
部分高校比例均衡
2025年广东各高校的新生录取数据中,华南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理工类大学依然保持“男多女少”的趋势,而师范类、语言类和医学类大学则多是“女多男少”,同时,也有部分高校的男女生比例较为均衡。
据了解,华南理工大学2025年共招收7061名新生,男女比例达到2.315:1,为近四年最高。大湾区大学于2025年首次招收本科生,共录取80人。首届本科新生中,男生69人,女生11人,男生占比超过86%。深圳理工大学共招收360名新生,男生290人,女生70人,男女生比例达到29:7。
“女多男少”的高校也较为集中。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招收本科新生5427人,男女比例为1:3,其中男生共1520人,较去年有所增加。各学院中,女生占比最多的学院是艺术学院、新闻学院和会计学院,男生占比最多的信息学院、数统学院和翻译学院。在各本科招生学院中,数统学院的男女比例最接近1:1。广东药科大学今年录取男生3218位、女生4664位,男女比例为1:1.45。其中,外国语学院的女生人数占比达到72.45%。华南师范大学2025年本科新生中,女生4458人,占比55.68%,男生3549人,占比44.32%。研究生新生的男女比例相差较大,女生4166人,占比60.99%,男生2665人,占比39.01%。
高校的男女生占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生的专业选择趋向,在部分综合类大学中,也有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的。比如,暨南大学2025年录取的本科新生中,男生2468人,女生共2652人,男女比例接近1:1。各学院中,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及管理学院录取的女生占比较大,国际能源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及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的男生占比较大。深圳大学2025级新生中,男生4234人,女生3360人,男女比例为1.3:1。其中,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及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男女比例均超过4.5:1。华南农业大学2025年共招收9212名本科新生,男生共4185人,女生共5027人,男女比例为1:1.2。各学院中,工程学院的男生占比最多,达77.1%,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女生占比最多,达85%。
姓名
“陈”姓霸榜
“欣怡”“嘉怡”同名多
姓氏方面,连续多年蝉联“姓氏冠军”的“陈”姓今年继续霸榜。数据显示,在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多所高校中,“陈”姓新生数量位居榜首,华南师范大学的“陈”姓新生有1096人,深圳大学也有579人,创该校历史新高。此外,“李”、“张”、“黄”、“刘”等也是“热门”姓氏,在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中,这些姓氏的新生人数居于前五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生中也出现了一些稀有姓氏,比如鄢、缑、濮、丰、仉、位等,十分考验大家的认读能力。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都贴心地给稀有姓氏标出了正确读音,方便新生见面时“自信say hi”。而华南农业大学的萌新中,还有两位姓“农”的同学,看来“名中注定”与华农有着特别的缘分。
高校萌新的名字也备受关注。今年,女生名字中,嘉怡、欣怡、可欣等成爆款,男生热门名字则是俊杰、李想。其中,华南师范大学新生中叫“李欣怡”的有6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生同名(非同姓)人数排名前五的名字是佳怡、可欣、嘉怡、静怡、子涵,其中,嘉怡共有13人。广东药科大学新生中,名为“俊杰”的男生最多,女生中同名最多的是“晓彤”。华南理工大学,叫李浩、李想、刘宇轩的新生各有4名。广东财经大学今年则有9名新生共享“李睿”这个名字。对于高频同名,有萌新表示惊讶,也有人期待在校园中遇见“另一个自己”。
年龄
“10后”来报到
同级新生相差13岁
记者发现,在2025级本科新生中,2007年出生的同学是主力军,也有“10后”已来报到。同级新生中也出现了颇大的年龄差,有学校最小的新生年仅15岁。
广东财经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中,年龄最大的同学出生于1996年,年龄最小的同学出生于2009年,相差了13岁。深圳大学年龄最小的新生是15周岁,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最小新生均是16岁。广东药科大学今年本硕博所有新生中,最小的15岁(1人),最大的已60岁(1人),人数最多的是18岁,有5020人。
值得关注的是,各高校硕博新生也出现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华南师范大学“00后”博士新生有168人,“00后”硕士新生5303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主力主要集中在2001年-2003年出生。
出生年月方面,2025级本科新生在十二生肖中人数最多的是2007年的“猪宝宝”,有高校在数据报告中送上了“‘猪’事皆宜”的祝愿;星座上,今年狮子座稳居C位,广东财经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新生中,狮子座人数占比最高。此外,处女座、巨蟹座、天蝎座的同学占比也不少,相对而言,星座的分布在高校新生中较为平均。
特别的日子有特别的缘分。8月28日一定是个特别的日子,华南师范大学新生中,竟有69人在这一天出生;深圳大学新生中,也有33人在2007年8月28日出生。此外,今年的萌新,还有不少人与祖国同一天生日。其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人、深圳大学24人、广东财经大学18人将与祖国同庆生日。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王 娟 实习生 蔡思彤 余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