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26日,“智汇创新 链动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中山大学科技园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邀请中山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物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代表进行技术路演,现场分享15项科技成果,吸引了5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
活动由海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海珠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海珠区人民政府新港街道办事处联合指导,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中山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和珠海中山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活动现场,中山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项目经理秦杰向参会代表介绍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研团队代表向参会嘉宾详尽介绍各项研究成果。15项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受到企业高度关注。
其中,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雄教授团队带来的“时空智算云控移动平台(SIGMA)”可提供一个通用的智能移动接入解决方案,涵盖应急管理、智慧医疗、国防军事、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多个重要市场和发展领域。
来自计算机学院的吴贺俊教授团队带来“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脑卒中早期检测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模拟 FAST量表进行脑卒中量表诊断,提出了基于视频、语音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脑卒中识别方法。
同样来自计算机学院的谢晓华教授团队推介了“人脸图像采集、检测与处理平台”。它具备复杂场景下毫秒级的人脸抓拍能力,集成超过50项指标的自动化检测与20余项指标的精细化处理功能,全方位保障人脸图像的高质量采集与标准化处理。
物理学院滕东东副教授团队展示了“VAC-free 3D 场景舒适显示”。这项成果基于矢向光束的空间叠加,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的光场显示技术,搭建完成包括裸眼式、眼镜式、头戴式等多种形态的光场3D 显示样机,可实现VAC-free的场景感和自然舒适的3D场景呈现。
软件工程学院产学研负责人叶健文老师团队则展示了大模型可信评测平台。平台覆盖52个评测维度和320万条数据,可动态评估全球21个主流模型(如GPT-4、DeepSeek-R1),提供权威榜单,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交流对接环节,参会企业代表围绕技术攻关、应用场景拓展等问题与科研团队展开深入交流。多家企业在现场提出技术需求,并表达与科研团队开展技术合作的意向。
此次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成功在学校和企业间搭建起合作交流的桥梁,为推动校企合作向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展望未来,中山大学科技园将不断丰富“产教融合引领地、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地、技术转移承载地、科技企业孵化地、产业生态培育地”的建设内涵,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具备培育未来产业能力,在全球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学校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