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加沙”触发珠海高层住户撤离,广州近五年超50个项目的“高”风险引发关注
台风“桦加沙”近日在广东登陆,珠海市香洲区要求情侣路沿线30层及以上住户台风期间全部撤离,引发市民对超高层住宅安全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广州近五年涌现超50个40层以上住宅项目,不少项目为平衡成本普遍采用高容积率设计,部分项目楼间距仅“贴线”达标。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建筑密度提升,高楼层和低楼距有可能加剧“狭管效应”,影响风速。而新规下大面积玻璃设计盛行,也容易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购房者在购房时,实地考察项目的楼宇密度规划,以及多关注门窗的质量细节。
越高越大风,“桦加沙”期间有小区30层以上住户需撤离
“桦加沙”台风影响期间,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曾提醒,城市上空与地面风速差距会进一步加大,其中20层至30层高度的风速较地面高出1级至2级,30层以上则高出2级至3级。珠海市香洲区干脆发布通知,要求情侣路沿线30层及以上住户在台风期间全部撤离,以保障居民人身安全。
广州超高层住宅数量近年来急速攀升,在花地湾、海珠西、老黄埔、万博、广钢新城等热门板块,超高层住宅分布密集。以老黄埔区为例,目前该区域内超过40层的小区已超15个,这些超高层项目多由旧改孵化而来。其中,中建未来方洲首期高达56层,成为区域之最;珠江春、科城新世代、大壮名城二期等项目,楼高普遍在42层至47层之间。
即便在传统楼市“金九”节点,广州超高层住宅供应仍在持续。今年9月前两周,广州开盘和加推的14个住宅项目中,中鼎书院上城珺翎府、力诚榕诚湾等4个楼盘均为超高层产品。不过从销售表现来看,这些超高层项目去化情况并不理想,克而瑞广佛数据显示,上述4个超高层项目的去化率均在20%以下。
为何广州超高层住宅集中涌现?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大部分超高层项目的前身是旧改项目。例如中建玖合未来方洲为文冲东旧改,珠江春源自珠江村旧改,科城新世代为河棠下旧改产物,大壮名城则是暹岗旧改项目。有业内人士指出,超高层住宅的规划本质上是为平衡旧改项目的经济成本。旧改项目拆迁成本较高,开发商为覆盖成本、保障项目利润率,通过提高容积率来增加建筑面积,而超高层住宅正是提高容积率的重要方式,因此旧改项目多选择打造超高层产品。
楼距过窄容易加剧风力,部分楼盘楼距仅“贴线”达标
所谓“狭管效应”,是指当气流穿过高层建筑之间的狭窄通道时,因空间受限而加速,形成远超周边区域的强风,类似峡谷中“穿堂风”的现象。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指出,此类效应在高层建筑密集、楼距过近的城区尤为显著。随着城市超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布局日益紧凑,由楼间距过窄引发的“狭管效应”成为潜在风灾隐患。
“楼间距过密,加上高楼层,风速叠加效应明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旦外部风压强烈,而室内门窗未关,室内外形成负压差,窗户极易被“吸出”,造成玻璃破裂或整窗脱落。
根据建设部相关规定,高层建筑之间的最小左右间距应不少于13米。然而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新建项目楼间距仅“贴线”达标。比如,中建玖合未来方洲项目多栋楼宇的左右间距为13.31米至13.82米,最大为17.59米;旧改项目珠江春的7栋与8栋两翼间距仅为13.98米。
新规住宅大面积玻璃窗盛行,防台风压力与隐私问题凸显
住宅大面积的玻璃设计同样为台风天带来安全风险。近年来,随着计容规则的变化,大量新规楼盘将阳台、飘窗等空间以大面积玻璃立面设计呈现。如今,玻璃幕墙、270°环幕飘窗、大尺度观景阳台已成为高端楼盘的标配,在提升建筑现代感与室内通透性的同时,也悄然埋下安全与隐私的双重隐忧。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广州多个在售高端项目中,大面积玻璃设计的应用十分普遍。门窗行业专家提醒,住宅楼层越高,面临的风压越强,大面积玻璃窗随之面临更高的脱落与破裂风险。广州市南沙区此前发布的一则防台风科普视频便针对大面积玻璃窗的住宅安全给出具体建议:一是台风来临前,住户需仔细检查家中玻璃是否存在裂纹或破损;二是查看窗户四周的密封胶是否出现老化开裂,一旦密封胶失效导致窗户漏气,会形成室内外负压差,大幅增加窗户被“吸出”的可能性,若发现漏气可先用毛巾临时封堵缝隙;三是若察觉窗户存在晃动情况,应及时加装固定件进行加固,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
除了安全隐患,大面积玻璃窗还会带来别的问题。“现在的新规产品为了提高得房率,将阳台、飘窗都做满了玻璃,视觉上确实更通透,但私密性反而变得很差。”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尤其在广州这样的高密度城区,楼栋间距本就有限,大面积玻璃窗的普及,反而让居住体验受到影响。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天河的中国铁建·招商蛇口西派天河序。该项目定位高端圈层,主推125㎡至240㎡大户型产品,宣传中突出“瞰景”优势。但在其“125㎡瞰景四房”的实景样板房内,阳台外几乎被邻楼墙面完全遮挡,视野压抑,与“瞰景”定位相去甚远。尽管主卧配备了270°环幕飘窗,意在营造“全景沉浸”的居住体验,却因楼栋间距较近,日常居住中“邻居对视”的尴尬场景难以避免。
此外,黄埔旧改项目珠江春主打“江景”以及面向纯改善圈层。新快报记者在6栋24层的实景板房内看到,130㎡户型的客厅江景明显受到前方楼栋及回迁房遮挡。该楼盘销售人员坦言,待另一规划楼栋建成后,正面视野将进一步受限,而江边的黄埔港货柜码头短期内无搬迁计划,未来江景视野或将长期受到影响。
针对新规住宅存在的视野、隐私与安全问题,有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在选购高层住宅时,不能仅关注项目宣传的景观价值与玻璃设计的美观度,还需实地考察项目周边的规划情况,充分了解未来可能影响视野的遮挡因素,如周边待建楼栋、固定设施等;同时要重点关注门窗等细节部位的质量与安全性,查看玻璃厚度、密封工艺等是否符合标准,综合考量后再做出购房决策。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