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26日,拱北海关发布消息,今年1-8月,该关所属闸口海关在拱北口岸共截获禁止携带动植物产品9243批次,涉及螃蟹、观赏鱼等外来物种455批次。“异宠”热潮下,海关科技赋能智慧监管,口岸生物安全防线再升级。
“总有人问,就带一只能有多大问题?”闸口海关监管五科副科长赵云轻点鼠标,“案例库”的一张照片铺满屏幕:透明塑料盒中的螃蟹眼睛亮黄、体色鲜艳,对着镜头张扬蟹钳,小小一只好不神气。
“这是吸血鬼蟹,别看它巴掌大小,这么一只一胎可产近40只幼蟹。一旦发生逃逸或被弃养,在没有天敌的环境中它们会快速繁殖扩散,挤占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另外,它们还可能携带多种致病生物,在携带、运输、饲养过程中都存在生物安全风险和疫情传播隐患。”在查获该案后,她已标记出“来源地”“违规手法”几处关键信息,保存系统后台,为下次拦截查验提前作准备。
8月27日上午8时许,一批观赏鱼藏身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包中,从容地游过X光机。现场关员发现机检图像异常,即刻实施拦截。包中鼓囊的透明塑料袋盛着清水,几条形态奇异的小鱼游得正欢,经拱北海关技术中心鉴定,确认该批远道而来的“外来客”为黄雨重钩鲶,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属外来物种。
“针对五花八门的藏匿手法,我们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坚持‘预警+管控+宣传’并重,加大打击携带外来物种违法进境力度,在口岸构建全方位的生物安全立体防线。”闸口海关副关长陈艺苑介绍。
据了解,闸口海关组建了专业监测团队,在口岸等重点区域设置了21个外来有害生物监测点,通过“关员现场见物+专家远程指导”联合研判,进一步强化先期预警。同时,通过梳理分析高频截获的外来物种信息,提炼关键细节辅助“反向推理”,持续扩充智能审图算法,综合运用“人—机—犬—仪”联合监管手段,让外来入侵物种无所遁形。
此外,海关开展了进校园、进社区、进口岸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外来物种标本展示、海关监管工作犬搜索表演等多元形式,向跨境学童、赴澳劳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普及生物安全知识,牢固树立“拒绝‘异宠’入境”观念意识,激发社会各界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海关呼吁,进出境旅客要树牢守法意识,不购买、不携带、不邮寄外来“异宠”,共同守护国家生物安全。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郭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