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广州市技师学院)承办的“2025年黔南州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培训班”顺利落幕。本次培训是广州市人社局深化落实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依托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跨省赋能、精准输出乡村人才培育“广州方案”的重要尝试。立足“黔南所需”,发挥“广州所能”,穗黔两地合力培育一批既深谙乡村独特肌理又精通市场运营规则、且擅长管理创新的乡村运营菁英,为黔南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打造乡村人才培育“强引擎”
本次培训班汇聚了来自黔南州各个乡村的50名学员。他们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振兴乡村的坚定信念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段求知和成长的旅程。培训内容精彩纷呈,紧密围绕黔南州刺梨、茶叶、民族文旅等特色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需求与瓶颈问题,以“实战、实用、实效”为教学原则,开展靶向式教学与能力提升。
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积极发挥资源整合与平台枢纽功能,汇聚党校高校学者、行业实战专家与企业导师等多方优质教学力量,结合学员岗位实际与成长需求,系统构建涵盖政策解读、技能实操、实地观摩、互动研讨四大维度的课程体系。培训创新设置“能量交换集市”、结构化研讨等互动环节,强化学员参与深度与经验共享;组织学员深入小鹏汽车、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先进制造企业开展现场教学,实地感悟从资源挖掘到产业壮大、从基层治理到品牌塑造的完整路径,切实打通乡村人才从“知”到“行”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理论+实践、课堂+实地、教学+互动”三元融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员服务乡村的实操能力与综合素养,为黔南州乡村振兴提供了广州经验。
从“思路启发”到“实践赋能”
参训学员认为,本次培训内容扎实、形式新颖,有效拓宽了工作视野,启发了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系统性思考。
“乡村振兴不是文件里的概念,而是要落地的系统工程,梁教授的授课让我们看到了实施路径的新抓手。”上完理论课,有学员称这次培训让她收获满满,学者专家从独特的角度解读最新的政策,让她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专家的深度剖析,为家乡农业的提质增效找到了清晰的路径参照,也为从‘借智输血’到‘自我造血’锻造了队伍!”一名学员动情表示,从数字技术破解农产品标准化难题的经典案例剖析到乡村人才“引育留用”的全链条解构,将为黔南州产业产品升级和乡村人才发展迸发新的色彩,助力黔南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吸引黔南更多优秀人才留在大山。
“今天的分享之所以震撼,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事迹汇报,成为一扇窗口:让我们看到技能如何改变个人命运,更看到工匠精神如何与乡土中国深度融合。”听完金牌选手的课程分享后,有学员表示,这次培训让他认识到技能赋能本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广州经验助绘新“黔”景
这场为期5天的智力协作,正在珠江与苗岭间架起一座人才赋能的“跨海大桥”。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不仅见证了广州与黔南州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并肩同行、携手共进,更彰显了两地心心相印、情深意长的深厚情谊。通过本次系统化、沉浸式的培训,不仅有效提升了黔南州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乡村的实战能力,更成功将广州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理念、科学模式与成熟经验进行系统输出,为深化两地协作注入了新动能。
据悉,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依托自身在技工教育、产教融合、乡村人才培育等领域的优势,助力黔南州打造了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队伍,协同构建“人才培育-产业升级-治理增效”三位一体协作范式,探索形成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西部协作人才培育新路径。未来,广州与黔南州将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产业对接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穗黔协作迈向更高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广州智慧、广州力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杨馥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