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28日,广东交通集团所属汕梅高速水车服务区正进行设备调试、场区清洁,为明天(29日)的开业做最后准备。作为梅州首个特色服务区,前往粤东的驾车人士又将多一个旅途打卡点。
开通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
当天,水车服务区特别邀请了摄影爱好者、建设者代表、媒体博主等30人探店体验。
潮客好礼文化馆里,店内正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客潮特产都已经摆放好,姜糖、盐焗鸡脚、茶叶、娘酒等都摆放整齐。商户代表王继云说:“把这些地道美食和梅汕特产摆进服务区,就是希望旅客能尝尝我们客家的味道。离乡外出的人们也可以来这里,给车尾箱加上一份家乡风味,心里也会暖暖的。”
在乐驿便利店,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整理货架,他们表示,店内西区货架已经整理完毕,东区也将全部完成。开通后,乐驿便利店内将提供600余种快消品,其中42种是乡村振兴商品,还设有“广东乡村振兴优质农产品专柜”。
在餐饮区,小吃档的布置也进入尾声,档口内锅碗瓢盆一字排开;新鲜的瓜果食材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开通当天,这里还将提供潮州牛肉丸、盐焗食品、潮汕朥饼等地方特色小吃。林尚林餐厅内灯光柔和温馨,让进店的顾客感受到回家般温暖。
据悉,开业期间,东区餐饮8.5折、潮客好礼文化馆9折、乐驿便利店多种商品组合优惠齐发。在西区服务楼内还有志愿者正在布设服务台,非遗剪纸、山歌教学等当天将开展活动与旅客互动。
带动“客潮”交融的水车服务区
水车服务区位于梅县区水车镇与梅南镇交界,紧邻206国道,占地160亩,采用双侧分布设计,于2024年5月动工开建。服务楼主体设计以“山水入画、潮客交融”为核心理念,东区以客家文化为灵魂,土楼剪影、水车装置,处处体现客家风情。西区则以潮汕文化为主题。
在东区服务楼前,施工人员正在忙碌地安装7米高的水车装置,待运转起来后,能再现客家先民“砻谷窸嗦、碓米下锅”的农耕场景。在西区广场,一条长约60米的巨型彩瓷龙正静“卧”在水池当中。它是由万枚瓷片镶嵌而成的彩瓷龙,鳞片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斓色泽,气势如虹。
服务区东西两区还打造了客潮文化展厅,大型电子屏幕循环播放梅州文旅系列宣传片。西区的巨型鸡公碗,以前是粤东先民既能盛饭果腹、寄托思念的器物,现在借助多媒体投影的形式,也成为展示梅州山水风光、客潮文化和特色旅游资源的载体。
作为一对全新的服务区,水车服务区从设计上到功能上实现吃、喝、玩、购一站式搞定,客潮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让旅客在旅途中也能收获满满惊喜。
会“说话”的服务区
水车服务区不仅“能看”,更“能听”“能品”。“潮”味十足的西区,展览厅,墙上的“潮”字耐人寻味:其左侧点缀着“新、浪、高、人、思”,右侧排列着“客、洲、味、流”,这些字能任意组合形成不同词语。“胶己人”“鲁好”,西区餐厅墙壁上还镶嵌着很多潮汕方言与拼音注释,旅客驻足间便能随口学上几句,十分有趣。
东区入门处,中庭墙面的“亻厓”字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作为客家方言体系中高频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
“亻厓”是客家人日常交流的核心词汇之一,把它放在服务区,更像是对到访客人的一句温暖问候。墙背面还有标注了拼音“客家人(hák gā níng)”几个大字,探店的体验官都在认真地学着发音。服务区通过这些场景的打造,让旅客感受兼具烟火气与辨识度的客家语言文化。
随同探店的还有梅州客语流行音乐歌手刘谦隆。他对服务区内的客家文化感觉非常亲切,围绕水车服务区主题创作的客家五句半生动呈现了这座融入传统文化的新式服务区的独特魅力。
水车服务区的开业,不只是梅州高速路上的新地标,更是“交农文旅商”深度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它将与广东交通集团精心打造的长沙湾、柏桥、佛冈、四会等特色服务区形成联动合力,共同为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构建“出行即体验、途经即打卡”的交通服务生态圈,打通区域农文旅资源转化的通道,为乡村振兴、商业活力提升注入新动能。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通讯员 粤交集宣、陆桥轩、周煦妍、黄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