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27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总决赛成功举办。在这场汇聚海内外超7000个优质项目的创业盛宴上,广州项目表现亮眼,共有24个项目进入决赛,占全国晋级项目总数的16%。大赛共设10个特等奖,其中广州荣获3个,并斩获金奖3个、银奖4个、铜奖5个、优秀奖9个,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食品科技、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大湾区创新生态中的强劲动能。
广州创业沃土育新苗,参赛项目表现亮眼
“我们的项目能走到决赛,离不开广州市人社部门的‘创业孵化加速包’。”某获奖项目负责人表示,团队曾参加黄埔区创业比赛并获奖,得到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人社部门搭建的‘创业导师库’,为我们对接了行业专家和投资人,帮我们梳理商业模式,少走了很多弯路”。
“这次大湾区创业大赛复赛前,市人社部门组织的路演打磨会,帮助我们理清了技术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让我们的展示更贴合评审视角,在决赛中也发挥出重要作用。”一位特等奖参赛创业者说到。
人社部门精准施策,构建“创业友好型”城市生态
“大赛不仅是展示舞台,更是资源对接的枢纽。”广州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强调,“我们通过大赛平台,已推动超过80个参赛项目与本地产业园区、投融资机构达成深度合作意向,真正实现了‘以赛引才、以赛促产’。”“我们不只是来比赛,更是来寻找落地的机会。”一位参赛创业者表示,广州的政策支持“真金白银”,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为支持创业者成长,广州市人社部门近年来打出一套“政策+服务+资源”的组合拳,构建起覆盖创业全周期的支持网络。在资金支持方面,广州持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个人贷款额度最高达5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最高达500万元,且给予3年全额贴息。今年1月至8月,广州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3.7亿元,扶持创业236人,带动就业1100人。在孵化服务上,广州已建成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35个,场地总面积262.01万平方米,能容纳1.05万户创业主体,这些基地不仅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场地,还配套法律、财务、技术等“一站式”服务。
大赛落幕,但创业热潮仍在延续。下一步广州人社部门将继续深化“政策+平台+赛事+服务”的四轮驱动模式,深化创业支持政策,力争2025年新增港澳特色基地10个,举办6场“穗创未来”服务活动,为大湾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麦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