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11日晚,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广州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创排演出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在广东艺术剧院上演,这是该剧经过新一轮打磨后跟广州观众的再次见面,是十五运会到来之际广州文艺院团向全国观众发出的一份“文艺邀请函”,也是该剧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前的一次预演。
作为广东省“2025年全省舞台艺术精品巡演”剧目,当晚舞剧《醒·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热情的掌声经久不息。
全国演出超300场,《醒・狮》生生不息
作为中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代表着国内剧目创作的顶尖水准与行业标杆。舞剧《醒・狮》将于10月25日至26日亮相重庆大剧院,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上与全国观众见面。
舞剧《醒·狮》是国内首部以“广东醒狮”为题材的当代舞剧,该剧从构思策划历时5年多,剧本经过十三稿的打磨调整,其间主创团队多次到三元里村、陈家祠、佛山祖庙等地深入采风,充分了解岭南历史文化、民间传统舞蹈、醒狮、南拳的精髓。
舞剧《醒·狮》于2018年9月首演,截至目前已演出300余场(含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先后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等奖项。
舞剧《醒·狮》编剧罗丽表示,她得知有一位观众“28刷”《醒·狮》,十分感动,“《醒·狮》已经诞生了7年,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为一个青春勃发的少年,这是一部一直活在观众心目中的剧,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一部剧。”也正是因为有了《醒·狮》从岭南非遗里面汲取文化精华,再经过时代演绎搬上舞台的创作经验,才有了后面的《龙·舟》《英歌》,才有了“岭南三部曲”。
全面打磨提升,强化表演感染力
为在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上呈现南国醒狮最好的状态,《醒·狮》主创对作品进行全面打磨提升。“舞蹈编排上,我们对部分段落进行精细调整,强化表演感染力。”总编导钱鑫、王思思透露,该剧核心的舞蹈与演绎层面,主创团队反复研磨每一个动作细节,还邀请到全国武术冠军马小斌为演员进行南拳、舞狮的系统集训,“力求以焕新样貌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舞美视听方面,《醒·狮》优化了音乐配器、升级了多媒体投影效果。该剧多媒体设计胡天骥透露,最新版本有更多新技术运用,包括虚幻引擎系统、虚拟制片、粒子合成系统等。此外,醒狮的狮头形象在之前三维制作基础上进行细化模型制作,影像分辨率也有几何量级的提升,“七年来,观众的审美需求一直提升,我们也在不断创新,满足大家对《醒·狮》的期待。”
舞出醒狮精气神,让岭南文化传得更广
“以舞蹈样式充分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独特性。”观众在观剧后纷纷表示,“几场打斗舞段很有电影感”“震撼的表现,看得我热泪盈眶”“编排超用心,剧中的角色都非常生动,每一‘刷’都有新的体会。”
舞剧《醒·狮》将“舞”“武”相融,把刚劲有力的醒狮与柔美灵动的舞蹈相结合,南拳马步以及南派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难度技巧被有机汇入舞蹈语言,充满力与美的张力。
作为《醒·狮》的初代演员,演员依力凡饰演龙少这个角色已达七年。在他看来,“醒狮”中“醒”就是觉醒——觉醒的龙少带领村民抵抗外敌,实现了个人层面的蜕变,在他身上映射的正是醒狮文化生生不息、醒狮气脉代代承传的精气神。
饰演“醒母”的刘星月认为,醒狮精神代表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正义、善良与温良,但绝不失勇敢。演员庞冠宇、梁绮琦则期待通过舞剧表演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通过中国艺术节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也让更多观众感受到岭南文化的魅力所在。”
经过全面打磨提升,舞剧《醒·狮》将以更精湛的舞台艺术呈现亮相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民族精神。
此外,广州歌舞剧院舞剧《英歌》也将再次登上全国大舞台——这部聚焦岭南非遗“英歌”的作品入选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展演,10月18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亮相,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审美中焕发新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丁滢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