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
秋风送爽,好戏开场。作为备受瞩目的年度文化盛事,9月16日晚,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演出《湾区华章》主题交响音乐会在广州举行。
本届艺术节涵盖“艺汇湾区”剧目展演、“艺韵和鸣”艺术讲堂、“艺境共生”美术展览、“艺美生活”惠民活动及“艺彩交辉”演艺交易五大板块,至10月16日,将举办超100场精品演出、150余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为大湾区民众献上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艺术盛宴。
音乐
七首原创曲目奏响湾区华章
交响乐以宏大叙事承载时代精神,粤港澳大湾区向国际一流湾区迈进的故事,恰是最动人的乐章素材。昨晚上演的《湾区华章》主题交响音乐会由七首曲目组成,串联起国际与湾区、经典与创新的艺术对话,生动展现大湾区艺术兼容并蓄的特质与蓬勃发展的活力。
这七首曲目分别是《湾区畅想》(选自大型交响套曲《湾区畅想》)《珠江惊雷》(选自《第一交响曲(珠江)》)《赛龙夺锦》(选自舞剧《沙湾往事》交响组曲)《白云晚望》(改编自《追光》第二乐章)《天穹之志:大湾华章》《美丽的大湾区》《都会》。
七首曲目,以描绘湾区为共同主题,但各有特色。如《美丽的大湾区》由广东青年作曲家陈思昂所作,既有《平湖秋月》《彩云追月》的广东音乐底色,又加入《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的港澳记忆,最终以《我爱你,中国》的辉煌曲调,展现出大湾区文化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名称与音乐会一脉相承的《天穹之志:大湾华章》,由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委约创作,意在展现大湾区的壮丽景象与多元文化。梁皓一表示,本场音乐会的一大特色是由不同年龄层的作曲家,带着他们写给大湾区的作品来到这场音乐会,“我希望我能代表90后这一代,通过音乐表达我们对大湾区的情感。”
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介绍,这场音乐会选取的七首曲目都是广东近年来的新创曲目,无论是题材还是创作手法,都各不相同,音乐语汇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但都集中描绘了大湾区的风貌。“大家能够听到非常熟悉的广东音乐,如《彩云追月》《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歌曲的旋律或片段,具有鲜明的大湾区文化印记。”陈擎说。
演出
精品演绎湾区文艺新高度
本届艺术节,有35个剧目,共计104场演出被纳入精品剧目展演板块。其中国际剧目10个、国内剧目17个、省内剧目8个,涵盖歌剧、舞剧、话剧、戏曲、音乐剧、音乐会、演唱会等多种舞台艺术门类。
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万尼亚舅舅》、马修·伯恩版芭蕾舞剧《天鹅湖》、希腊国家歌剧院歌剧《茶花女》、法国原版音乐剧《莫里哀》等国际剧目带来世界艺术经典之作;国内(含港澳地区)剧目有国家话剧院话剧《四世同堂》、中国歌剧舞剧院大型民族舞剧《孔子》、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主角》、上海越剧院越剧《红楼梦》等顶级口碑佳作,香港话剧团《Skylight天色》、澳门话剧社《二月廿九》等呈现港澳艺术特色的剧目,还有广东粤剧院粤剧《红头巾》、深圳歌剧舞剧院《咏春》、南方歌舞团音乐剧《喜欢你》等探索本土故事国际化表达的省内剧目。
目前已有多部剧目精彩上演,观众反响热烈。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经典剧目《二月廿九》亮相本届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在广州大剧院连演3场。该剧团制作经理杨彬表示,近年来大湾区各城市频繁的文化交流,让“晓角”有更多机会与内地观众见面,“希望借助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这一平台,让更多人关注粤语戏剧,关注澳门戏剧作品。”
惠民
部分演出低价票比例过半
本届文化艺术节秉持艺术惠民宗旨,在引进高水平剧目的同时,以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让老百姓能以更优惠、更便捷的方式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其中,所有入选剧目提供不少于50张针对特定人群的免费票和不少于可售票10%的低价票,部分演出惠民低价票比例超50%,最低票价30元。
同时,艺术节还将组织专业文艺院团和部分参演团体走进大湾区内学校商圈、广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区域开展即兴快闪等户外演艺活动,利用“白鹅潭大舞台”“二沙岛户外音乐季”等文化惠民品牌,为市民游客打造“没有围墙的剧院”。经初步统计,整个艺术节期间,大湾区各地将开展近150场公益演出。其中,广州举办“艺动湾区——白鹅潭大舞台周末艺术汇”。广东歌舞剧院、广东现代舞团、广东音乐曲艺团、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广州粤剧院等艺术院团于9月13日到10月11日,在白鹅潭大舞台进行艺术展演。
此外,观众在艺术节期间,凭大湾区内所有剧场艺术节期间的出售演艺门票,可享受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特展门票优惠,每张演出票可购两张优惠特展门票。
本届艺术节聚焦2024年以来全国舞台上涌现出的创作热点、演出爆点,集中举办4场高规格艺术讲堂,邀请近年来在全国舞台上“出圈”的顶流大咖展开深度研讨,每场还将邀请市民观众参与。另外,“艺境共生”美术展览板块联动粤港澳三地美术馆,推出多场高品质艺术展览,其间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专业交流活动。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