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12日,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礼堂系列收官之作——“诗之礼堂”,在广东河源春沐源小镇正式揭幕。与此同时,以“光与诗意的共生”为主题的首届光之艺术节也拉开帷幕,为大湾区献上一场集建筑美学与艺术盛宴于一体的文化盛典。
建筑史诗:安藤忠雄的“千年版图”与光影哲思
“这是我从未遇到过的优质场地。”谈及选择春沐源的原因,安藤忠雄曾如此感慨。据春沐源集团副总裁周斌回忆,安藤忠雄花了半年时间深入了解春沐源后才决定承接该项目,作为其继风、光、水之礼堂后的第四部曲,诗之礼堂选址于6.5公里连绵山脉环抱的天然谷地,建筑以纯粹的几何线条回应自然,并借助特殊光影设计实现“与光共生”的视觉奇观,其理念与罗马万神殿的光影哲学一脉相承。礼堂命名源于中国《诗经》的灵感,旨在打造一个具有精神含义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进行歌唱、朗诵等文化活动。
空间匠心:与自然共舞、让自然说话
诗之礼堂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精密的艺术装置。来自深圳的设计爱好者刘女士第二次到访,不禁感叹:“它的建筑,包括它的一些光影,你在别的地方找不到。它与自然融合得很巧妙,每一个角度都像是设计过的构图,拍照很好看,有山有水让人感觉很治愈。”
礼堂内的另一大亮点,是由拥有180年历史的奥地利皇室御用品牌——里格尔(RIEGER)公司打造的管风琴。据诗之礼堂副馆长介绍,这台管风琴的外观融合了安藤忠雄偏爱的三角形元素,与建筑天花板的三角光孔相互呼应。它拥有23个音栓、1232支音管,不仅是广东第三台、更是全球首架置于山谷环境中的机械管风琴。尤为特别的是,这台管风琴具备自动录制与播放功能,能将杰出演奏家的演出留存下来,即使在没有现场演奏时,也能让礼堂回荡经典乐章。
乡村振兴的春沐源实践:“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样本
诗之礼堂与光之艺术节的落地,不仅是文化事件,更是春沐源集团深度参与河源乡村振兴,践行“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深河协作是春沐源成功的关键支撑。作为深圳对口帮扶的典范,春沐源融合深圳的技术、市场优势与河源的生态、文化资源,以“输血+造血”相结合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据统计,春沐源项目带动周边新开了58家民宿和农家乐,项目辐射周边850多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约600名员工为当地居民,年均增收超300万元。2024年,仅陂角村就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成功激活了乡村旅游消费市场。
艺术狂欢:七天不间断的光影盛宴
伴随诗之礼堂的揭幕,首届光之艺术节同步拉开帷幕。艺术节以“光与诗意的共生”为主题,由荣誉导演张纪中、诗人北岛、总策划胡奎然等组成组委会,携手普利兹克奖得主刘家琨、工程院院士张永和等国内外艺术家,带来数十场跨界活动。艺术节内容涵盖建筑、诗歌、音乐、戏剧等多种形式,旨在打造一场“一周七天不间断的艺术狂欢”。
周斌表示,举办光之艺术节,正是希望以安藤建筑最核心的“光”为名,赋予这座新地标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希望把诗之礼堂打造成湾区文化艺术的一个高地,让更多湾区人来到河源,感受河源的发展变化和乡村振兴的面貌。”他强调,艺术节选址本身就是对河源绿色生态的最大展示,游客在参与艺术节的同时,也能自然体验到万绿湖、恐龙博物馆、客家美食等河源特色。
未来,诗之礼堂将常态化举办音乐会、艺术展及生命仪式,成为一个集公共文化空间与国际艺术交流平台于一体的综合体。春沐源小镇将继续以诗之礼堂为核心,串联更多文化、艺术与生活场景,让人们在忙碌的都市节奏中,找到与自然对话、与内心和解的精神家园。
采写:新快报记者 金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