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13日,广州市白云区少先队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暨“寻脉广州·育见白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市培英中学云城校区举行。本次活动采用“1+7”主分会场联动模式,主会场设在培英中学,7个分会场分别设在广州市白云区营溪小学、金桂园小学、集贤小学、广云外国语学校、江高镇中心小学、六中实验小学、星悦实验学校,线上线下覆盖近3万名师生。
广云外国语学校少先队新队员入队
上午9时,新快报记者在广云外国语学校分会场看到,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正在举行。校领导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为新入队的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我宣誓: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在石井教育指导中心团队专干蓝卉的带领下,队员们面向队旗庄严宣誓。句句誓词铿锵有力,是他们对少先队组织的承诺,更是对未来的铿锵宣告。
“今天,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广云外国语学校新队员代表陈梦浠同学激动而自豪地分享了入队心情。她表示,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自己仿佛长大了,未来会严格遵守队章,主动帮老师分担,和同学友好相处,用优异的成绩和文明的行为,证明自己是合格的少先队员,不辜负这份荣誉与期待。
石井教育指导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彭晟亮向新队员们表示热烈祝贺。他告诉同学们,红领巾象征着光荣与担当,佩戴它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同学们立志强国,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大局。在校园中要勤学奋进,锻炼身心,锤炼真本领,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光添彩。”彭晟亮说。
“全运+非遗”互动获师生好评
入队仪式后,同学们用精彩的表演呈现了一场广府文化盛宴。广云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以“五脉”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舞台上铿锵朗诵《五脉赋·白云少年志》,抒发了新一代的远大志向与时代担当。槎龙镇泰小学粤韵队的同学们带来了原创粤语童谣《红棉家风耀羊城》。节目以清新悦耳的童声,将木棉花的精神象征与家风传承巧妙融合,展现了根植于羊城土壤的红色情怀。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们表演了情景剧《雨润荔枝香》。孩子们跟随苏轼的脚步,走进岭南的荔枝世界,在香甜意境中品味广府文化的深厚韵味。
广云外国语学校还为同学们打造了一场以“全运+非遗”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运知识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抢答,他们对于全运会的关注和了解更令人惊喜。面塑、扎染、剪纸工坊……体育馆内,11个特色摊位组成的非遗市集更是热闹非凡,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亲手体验,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在心底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广云外国语学校三年级学生邵伦迪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做的非遗押花和通草画:“制作过程中我觉得很开心,而且做出来特别好看!”她满意地说。同为三年级的黄婉妮同学则对新入队的弟弟妹妹们送上了祝福,她说:“今天的仪式让我想起了自己入队时的画面,当时我心情特别激动。看到新队员入队,我也感到特别开心,因为又有新的队员加入了我们。”
白云区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教育
记者了解到,白云区现有中小学校244所、幼儿园372所,在校(园)学生共37万人,基础教育规模庞大、崇文重教底蕴深厚。近年来,白云区教育局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起“云真德育”高质量育人体系,推动红色教育、家风教育、市情教育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文化传承、“读诵讲辩”及“书韵白云·阅见未来”主题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党史市情,赓续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少先队建队日这天同步开展‘寻脉广州·育见白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们通过阅读‘五脉’丛书,在赓续红色基因的同时,自觉成为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实践者和传播者。”白云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东表示。
据介绍,今年5月,白云区教育局成功举办了“粤韵润云山·童声传岭南”粤语文化展演,并以该活动为契机,激励114所粤语传承校(园)继续常态化开展粤剧、讲古、龙舟歌等非遗项目。其中,槎龙镇泰小学“粤语讲古”系列活动已成为传播岭南文化的经典活动;广州市白云区民航幼儿园精心打造“红线女儿童剧场”,推动粤剧在少年儿童群体中广泛传播。此外,白云区素质教育管理中心精心打造的“云儿”舞蹈团、“云帆”实验剧团等高水平美育团队屡获省级金奖,原创红色儿童话剧《小先生》跨省巡演30余场,广受社会好评。
采写:新快报记者邓善雯 通讯员 李楚瑶 郑久华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