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16日,《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5)》(下称“报告”)成果发布会在广州荔湾举行。报告由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与广州市城市学研究会等联合组织编写,内容由总报告、荔湾文化篇、文化产业篇、文化传承发展篇、文旅融合发展篇和专题研究篇6个部分组成,汇集了广东省、广州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诸多文化问题研究专家、学者与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文化发展现状分析的重要参考资料。
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三大特征
文化服务消费需求逐步得到释放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谭苑芳教授代表课题组发布的蓝皮书总报告《2024年广州文化发展现状分析与2025年展望》指出,2024年,广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原创空间、文化产业发展、文旅消费市场繁荣、国际文化传播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城市文化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其中在文化产业领域,2024年广州市区各级政府明显加大了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市场招商力度,在各项政策措施的强力推动下,2024年广州文化产业总体保持了平稳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已达到3760家,实现营业收入6040.8亿元。
而且2024年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以下三个新特征。一是随着各项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文化服务消费需求逐步得到释放,第四季度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实现明显反弹,其中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核心领域表现突出,全年营业收入增速较前三季度增速分别提高2.2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二是文化产业各领域保持协调稳定发展,文化产业核心领域和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1%和3.8%。在细分的43个行业中类中,有24个行业中类实现正增长,有29个行业中类实现盈利,盈利面达到67.4%。
三是民营文化企业展现强劲发展势头。2024年广州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56.83亿元,同比增长7.0%,高于广州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增速3.0个百分点,比国有控股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速高6.0个百分点。民营文化企业的稳定增长在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24年对广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0.2%。
去年举办营业性演出超过14万场
稳居“演唱会之城”第一梯队
在文化消费方面,2024年广州以加快推进国际演艺中心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培育建设为关键抓手,大力推进文旅消费市场繁荣发展。2024年广州共举办营业性演出超过14万场,已稳居“演唱会之城”第一梯队,演艺活动在拉动城市文旅消费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旅游消费延续了上年的快速增长势头,在2024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港澳台入境旅游人数、文旅外汇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8%、55.5%、20.6%和33.3%。同时,演艺活动、旅游消费带动广州时尚休闲服务、文化娱乐商品消费的进一步复苏,在2024年呈现出文化服务和商品消费并重、文商旅体跨界融合的良好态势。
预计今年旅游经济、赛事经济将实现快速发展
展望2025年,报告认为作为十五运会开幕式和重要赛事活动的举办城市,“体育+”将成为2025年广州文旅市场的新标签,并带动旅游、演出、购物、美食等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同时随着资源、设施、服务“三位一体”的国际化旅游环境加快构建,2025年广州旅游经济、赛事经济将实现快速发展,接待过夜旅游总人数、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文旅消费总额、旅游外汇收入等主要指标都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报告同时指出,2024年广州文化发展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最显著表现就是文旅消费收入增长乏力,国际客源文旅消费市场亟待进一步激活;文化新业态发展动力依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培育新动能;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任重道远,营业性演出市场繁荣带来新的治理问题。
为此,课题组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多措并举增强十五运会赛事溢出效应,促进短期赛事流量转化为持续消费增量;二是集中资源加速布局文化产业新赛道,培育具有广州特色和优势的文化新业态;三是提升文艺演出市场服务与规范化管理水平,高水平统筹文化发展和安全。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