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的辞世,让中国乃至全球科学界扼腕。杨振宁一生对青年人才培养有着深切关怀,与广东高校更是渊源深厚。18日中午,清华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官网首页变为黑白,以此悼念先生。
与中山大学:“在我心中,第一位的高校是清华,第二位就是中大”
在中山大学南校园的冼为坚堂内,竖立着一座杨振宁的铜像,这座铜像塑造出杨振宁在讲学时的神态,纪念着他与中山大学结下的不解情缘。有报道称,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杨振宁一共16次到访中大。
据中大档案馆消息,杨振宁1973年首次访问中大,因为听说自己在西南联大一年级时的微积分老师姜立夫先生在中大工作,于是杨先生特地前往拜会姜立夫老师。自此,他和中山大学建立了半个世纪的情谊。
杨振宁曾多次到中大作学术报告和演讲。1983年3月25日,杨振宁出席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晚宴,并受聘为该会名誉顾问。当时他说:“我想,假如我下一次再来参加你们的聚会的时候,也许我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我是一个正式的中大校友。”同一年,他受聘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并于同年在香港成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亲自担任董事会主席,筹集资金助中山大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资助的学科有古文字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数学、理论物理等。
为弘扬杨振宁的精神,中山大学于1990年1月11日在冼为坚堂举行杨振宁铜像揭幕典礼。
2003年9月22日,杨振宁参加了庆祝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及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的庆典。谈及对中大的印象,杨振宁称:“在我心中,第一位的高校就是清华,那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第二位就是中大。”
与南科大:任南科大董事会荣誉会长,设“杨振宁奖学金”
杨振宁与深圳的高校也有着不解之缘。早在1988年,他就到过深圳大学,分享自己的治学之路。2015年,杨振宁应邀来到南方科技大学,做客“南科大讲堂”,与师生分享学习和研究经历。
讲座中,杨振宁深入浅出地谈了他在学习研究中的种种体会和经验。他说:“我中学时常常在学校图书馆阅读《The Mysterious Universe》杂志,里面对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讲解让我对世间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这促使我选择物理作为终生的研究方向。”他认为,“兴趣-准备-突破”三部曲是所有研究成功的必经之路,如果有好的想法,不要轻言放弃,等到一个火花的到来,思维自然会绽放。
杨振宁在演讲过程中,还给同学们提出了八点关于学习研究的建议,包括:直觉与书本知识冲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必须抓住这种机会;与同学讨论是极好的深入学习的方法;从理论到现象的推演法和从现象到理论的归纳法是两种研究精神;注重新现象、新方法,少注重书本上的知识;研究生找课题过程中感到沮丧是普遍的现象,因为他在开创以往没有的东西;兴趣、准备、突破是研究中离不开的三步;有好的想法不要轻言放弃;平日学习中要解决最基本的问题等。
2018年,杨振宁受邀担任南方科技大学董事会荣誉会长。2021年,南科大宣布成立“杨振宁奖学金”,杨振宁的科学精神遗产在此得以传承。
与东莞理工学院:32年里6次到校,题写“学而知不足”勉励学子
1993年,杨振宁先生到创办不足一年的东莞理工学院参观访问,开讲物理学前沿科技,赠墨宝“学而知不足”勉励学子。此后30余年,他6次到东莞理工学院进行指导,该校先后设立或开办有杨奖(杨振宁奖学金)、杨楼(杨振宁教研楼)、杨班(杨振宁创新班)……
1993年1月13日,杨振宁在东莞理工学院开讲世界物理学前沿学术信息,并受聘为名誉校长。据知,这是杨振宁首次在国内高等院校担任此职。当时他题写的“学而知不足”,后来被确定为莞工校训。
2008年2月26日,杨振宁第二次到访东莞理工学院,为校训石揭幕,并亲植罗汉松。
2009年5月,杨振宁先生带着弟子韦杰博士到访东莞理工学院,为师生和群众开了两场学术讲座。
2012年4月28日,杨振宁出席莞工建校20周年校庆,并作主题发言。他说:“20岁生日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日、对未来充满生机的生日。”
2014年6月12日,杨振宁为该校获得“杨振宁奖学金”的学生颁奖,并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的报告,分享他的学习和科学研究经历及其过程中获得的快乐。
2017年4月22日,杨振宁再度到访莞工,参加杨振宁教研楼奠基仪式。
2018年春天,莞工拟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以先生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激励引领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快30年了,我看见了东莞理工学院的成长,我相信以后10年这所大学还将有更重要的发展。”当时,杨先生回忆与莞工关系时说,在国内和国外都是唯一的。
2022年,在莞工建校30周年之际,学校收到了一份来自北京的生日礼物。名誉校长杨振宁先生向学校赠送了两册图书,分别是《杨振宁传》和《晨曦集》。在当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杨振宁还通过视频给2022级新生送上寄语,希望莞工新生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以不肯放弃的态度解决难题,通过学习明确方向、选对方向,奔向有发展的领域,他还鼓励学校要不断努力,向前沿科技方面进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莞理工学院的校园里,还有杨振宁种植的一株罗汉松和两株龙柏,它们被认定为市级古树名木。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图片:中山大学档案馆、相关学校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