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山海同风聚岭南,金秋悦叹醉西樵!10 月 18 日晚,“山海同风·悦叹秋色”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活动(西樵镇)在听音湖广场拉开序幕。随着欢快的乐声响起,秋色信号灯队伍领头,巡游出发!40个特色表演节目、19辆绚丽彩车,在全程3.3 公里的路线上轮番登场,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沉浸式体验。当晚,还有国家级非遗汝城香火龙首现秋色巡游,超震撼!
依托秋色IP,西樵夜经济升级!游景点品美食、逛非遗活态展、夜间巡游赏岭南,多元业态融合,构建“可观、可玩、可消费”的夜生态,点燃岭南名镇夜间消费新引擎。
巡游规模空前
岭南名镇上演沉浸式文化盛宴
锣鼓喧天,狮舞樵山。当晚8时,秋色巡游在主会场听音湖广场以一场气势恢宏的开场舞蹈《龙腾狮舞·武艺乾坤》正式拉开帷幕,由西樵镇樵北中学学子带来的舞龙、舞狮与集体南刀表演,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在简单的亮灯仪式后,巡游队伍从听音湖广场东行出发,沿锦湖大道、江浦西路、江浦东路至登山大道,途经观心小镇、云门牌坊、天镇峰公园、官山市民广场等五大定点表演区,全程巡游时长约120分钟。
当晚,“火焰精灵”香火龙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来自湖南汝城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汝城香火龙,长达50米,以稻草扎骨,周身插满6万余支香火,夜间巡游时香火闪烁、红光流转,宛如一条“火焰精灵”穿梭于街巷之间,既彰显“国泰民安”的传统寓意,也与佛山秋色“庆丰收、乐升平”的主题高度契合,为巡游增添了浓厚的跨省非遗交流色彩,让市民与游客能亲身领略这份跨越千年的匠心与浪漫。
“这次参与佛山秋色巡游,最核心的价值在于推动了汝城与佛山两地的文化交流。”汝城县香火龙传承人李洪发说,香火龙就像一把钥匙,为两地打开了深度对话的大门,更期待与南海醒狮、功夫等非遗有深层次的合作。
本次佛山秋色巡游规模空前。现场,粤港澳的非遗亦同台献艺,香港的火龙舞、澳门的《归鹭》舞蹈以及江门台山浮石飘色演绎的《赵子龙救阿斗》等节目轮番上演,让观众一次看遍多地非遗特色。来自西樵的表演团队更是收获高欢呼声——西樵民乐小学带来的《萌佛闹福年》对传统大头佛形象进行创新改编,通过“萌化”服饰设计与轻剧情互动,让这一非遗角色更贴近当代审美;西樵实验学校则将花样跳绳与中国古典舞巧妙结合,在《保卫黄河》的激昂乐曲中演绎《绳舞樵山·少年志》,展现少年昂扬之气;而南海区西樵老干大学樵江分校《桑基鱼跃耕耘忙》则以一招一式的太极功夫融入醒狮鼓点的韵律,让太极的“柔”与秋色的“活”碰撞出灵动气息。
彩车队伍将岭南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成为流动的文化景观。19辆主题彩车设计各具特色,从展现佛山本土文化的“文脉薪传·旅创新章”,到彰显湾区融合的“擎动湾区·拓领未来”,再到诠释“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文融天下,美美与共”。
传承弘扬岭南文脉
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
本次秋色巡游再次走进西樵,为正全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镇”的西樵注入了新的文化动能,激活了西樵的夜间经济与文旅消费。恰逢西樵山景区实行免票政策一周年,西樵镇通过持续举办各类品牌文旅活动,积极推动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活动期间,非遗活态展与巡游活动同步举行,10月18日至19日,西樵听音湖广场汇聚了20项本土及对口帮扶地区非遗项目,其中,包括西樵大饼制作技艺、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水菱角制作技艺、竹织雨帽制作技艺、烧番塔、保愈堂传统中医文化等非遗项目,通过“展、品、销”一体化的模式,让市民在观赏巡游之余,还能近距离体验非遗技艺、品尝传统美食,深化了非遗活动的参与感与传播力。
创新打造“第二现场”。今年活动首次推动“秋色商圈联盟”全域联动,在南海区各镇街的商圈、酒楼设立多个“第二现场”。市民无需亲临主会场,在西樵镇的飞鸿馆、樵岭广场、桃源阁等商圈、酒店,通过大屏直播就能舒适地观看巡游盛况,享受“坐着叹茶看盛宴”的体验。
2025年,西樵镇推出了“非遗传承‘樵’好玩”非遗周活动,以“非遗活化+场景消费”为核心模式,通过 “体验式参与、游戏化互动、年轻化表达” 三大路径,将本土非遗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分享的文旅体验。此外,西樵山景区推出“一梦星河·幻彩樵山”夜游项目,开放夜间自驾游,打造大湾区夜游新地标……依托西樵山的文化底蕴与听音湖的现代文旅设施,西樵正不断探索“非遗+旅游”“非遗+夜经济”等创新路径,通过秋色巡游等大型活动赋能城市形象提升,通过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跨界融合推出多项新玩法、新项目,创新新场景、新空间、新业态,以系列品牌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推动西樵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为南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图/胡睿 通讯员 张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