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20日至21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巡演走进“国际制造名城”东莞,在有“中国曲艺之乡”美誉的道滘镇精彩上演。来自荷兰、哥伦比亚、塞尔维亚、毛里求斯等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东莞本地文艺工作者联袂登台,为市民呈现一场跨越山海、融汇东西的文化盛宴。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道滘镇人民政府承办,是国际民间艺术节首次落地广东的重要一站。
道滘时刻
水乡古镇洋溢国际艺术气息
10月20日下午,巡演在道滘镇粤晖园门前广场拉开帷幕。荷兰天空冲击波乐团以《活着》《爱有何干》两首器乐联奏点燃现场气氛;哥伦比亚自由拉丁舞蹈学院献上热情奔放的《班布科舞》《昆比亚舞》,展现浓郁南美风情;塞尔维亚科洛民族歌舞团则带来《舒马迪亚舞蹈》《绍普地区舞蹈》,呈现巴尔干半岛的多元节奏;毛里求斯赛加歌舞团以《来跳舞吧》传递印度洋海岛的热情与欢快。
中方节目同样亮点纷呈:融合秦腔、古埙、大鼓与武术的《秦之韵》,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琴箫合奏《梅花三弄》营造出东方美学的静谧意境;压轴节目《粤韵风华》以地道的岭南韵味,唤起观众对家乡文化的共鸣与自豪。
演出后,外国艺术家走进粤晖园,领略岭南园林之美,并前往老莞家品尝“道滘十大名菜”,体验地道饮食文化,在交流中感受水乡生活美学。
沉浸岭南水乡
醒狮、汉服、粤剧与夜游点亮文化之夜
在紧凑的演出之余,外国艺术团于当晚走进道滘镇永庆村,展开一场以“赏玩岭南水乡”为主题的深度文化体验。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永庆村通过一系列富有岭南特色的互动活动,向国际友人展示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晚,永庆村委会门前小广场上,锣鼓铿锵,醒狮腾跃,以极具岭南特色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外国艺术家。短短五分钟的表演,凝聚民间艺术的精气神,也拉开当晚文化体验的序幕。
在永庆村粤韵虹桥戏台,艺术家们分批参与粤剧文化体验。他们不仅观赏经典剧目片段,还试穿戏服、学唱经典唱段,在互动中深入理解粤剧的服饰、声腔与肢体语言。一位哥伦比亚舞蹈演员表示:“粤剧服饰非常美,虽然唱腔有难度,但这样的体验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体验的最后一站来到兴隆河,外宾分批登上游船,在灯光摇曳的水道中缓缓前行,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沉浸在岭南水乡美景之中,绘就一幅“以艺通心、文明互鉴”的生动画面。一位荷兰艺术家在游船后感叹:“自然景观与艺术表演结合得非常美妙,让人完全沉浸在水乡的诗意中。”
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文化体验,不仅让外国艺术家领略岭南水乡的独特魅力,更以互动参与的方式,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充分展现了东莞道滘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文旅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
东莞文化亮相国际艺术节
擦亮城市名片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国际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以“国际性、民族性、民间性、群众性”为特色,为各国艺术家搭建起平等开放的交流平台。自1990年创办以来,艺术节已成功举办12届,累计邀请五大洲68个国家173个外国艺术团参演,已成为我国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
本届艺术节以“跨越山海 共向未来”为主题,首次在广东省举办,其中主会场设在佛山,另外组织艺术团于10月20日至21日分组到东莞、深圳、珠海进行巡演。
这场跨越山海的艺术盛会,不仅是世界文明的聚会,也让东莞文化再一次在国际舞台亮相,东莞也将以此次盛会为重要契机,将国际艺术交流与本土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持续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擦亮城市名片。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