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寮步真香,一两黄金一两莞香。”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如今正伴随着越来越多追求品质生活的人们,将“香生活”融入日常。2025年国庆假期,一场以“千年香市·月满莞邑”为主题的古风香市灯会在东莞寮步牙香街华彩启幕,成功实现了文化影响力的“进湾区、进莞、进步”。活动不仅完整重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寮步香市”的传统开市礼仪,更以“香”文化为核心,精心构建了全流程的仪式感体验,通过巧妙的游戏互动与多元资源整合,为大湾区市民及游客奉献了一场集“可看、可玩、可品、可购”于一体的沉浸式香文化盛宴,让千年香市在中秋朗月下焕发时代新彩。这正是寮步镇创新文化活动形式、赋能文化产业、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双节同庆,文旅迸发新活力
国庆中秋叠加的“超长黄金周”,寮步旅游市场人气鼎盛。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让这片土地魅力四射:从探访野生动物、漫步流光溢彩的夜市,到徜徉古村、品味地道美食,再到欣赏古风音乐会、体验乡村漫游(Country Walk)……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游客都能深切感受到寮步文旅深度融合的独特韵味与乡村旅游的消费新潮。据统计,国庆期间,寮步镇辖内主要景区(点)接待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814万元。
佛灵湖的秀美、又一味酱园的醇厚、西溪古村的静谧、东莞市沉香文化展览馆的深邃、牙香街的馥郁、东莞篮球夜市的激情……这些各具特色的短途游打卡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客流量显著增长。寮步正以其独特的莞香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着八方来客。
精准赋能,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支持及各级部门的协同推动下,东莞寮步镇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蓬勃,动能强劲。
寮步着力推动服装玩具、食品饮料、包装印刷等传统产业向“国潮”品牌转型。目前,全镇已聚集潮玩企业11家,其中哈一代、微石文化、源康等3家拥有自主品牌IP。近日,商务部等四部门公布的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中,广东哈一代玩具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莞市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双双入选,且均为寮步本土企业,彰显了其文化出海的实力。
哈一代玩具从体育赛事吉祥物代工起步,凭借自主品牌“吾独友偶”,探索出“文化+消费”新模式,打造出“中药铺”“香妆楼”等新颖消费场景,将传统元素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成功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创造”的跨越。
微石文化则开创了金属潮玩新品类,其自营品牌PIECECOOL(拼酷)推出的“十里红妆”“醒狮”“千角灯”等非遗主题系列,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触摸、可拼装的艺术品,成为文化出海的新载体。其新品“粉黛·二十二凤冠”金属拼装潮玩单价达1288元,创下一周销售额破千万元的佳绩。目前,微石文化出口海外产品SKU超千款,全球累计用户超过1.5亿。
哈一代、微石等潮玩企业精准契合现代人的情感消费需求,它们的迅速崛起,不仅是寮步潮玩产业繁荣的缩影,更是东莞从“世界工厂”向“制造美学之城”转型的生动写照。
政策引领,业态融合创新发展
东莞市投入专项资金支持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寮步镇则全力打造“昼夜有动静”文旅品牌,通过政策包扶持潮玩企业、建设潮玩艺术综合体,并借助文博会等平台推动产业国际化。同时,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融合、创新营销模式等举措,积极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买车到寮步,步步领先”。寮步镇设立500万元促消费专项资金,叠加各级政策,通过发放消费券、提供补贴、举办汽车文化节和夜经济消费节等活动,并升级如汽车城等商圈配套,着力打造高质量消费空间。积极整合全镇文旅资源,串联30家酒店与香企打造“进莞香眠”特色IP。充分挖掘国家级非遗“寮步香市”的文化价值,累计投入近2亿元建设沉香文化博物馆等设施,连续成功举办十四届香博会。
寮步还将莞香文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抖音电商珠宝文玩运营中心作为抖音官方授权的东莞首个电商直播基地落户牙香街。2024年5月,抖音官方活动“中国好沉香”落地寮步,并发布了“莞香”文化系列文创品牌IP。活动启动以来,在抖音平台获得超15.4亿次播放量,推动相关商品交易总额(GMV)近3亿元。
通过精准对接文旅项目,寮步巧妙将文旅资源融入“吃、住、游、购、娱”各环节,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出“寮步昼夜有动静”文化品牌,精心设计三条“两天一夜”文旅精品路线,强调白昼的“莞香”静美与黑夜的“活力”动感,创新打造各色出圈“文旅+”组合。构建全域宣传矩阵、创新文化活动、打造高质量消费场景等一系列举措,正为文旅企业保驾护航,共绘发展蓝图。
“夜经济”点亮寮步城市新活力
近日,东莞篮球夜市成功入选第三批“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作为寮步重点打造的夜间消费地标,它以其独特的篮球文化融合模式和多元化业态,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东莞篮球中心既是重要赛事场馆,也是大型演唱会举办地,今年以来,张学友、陈慧琳、任贤齐等巨星在此开唱,强大的“粉丝经济”有效激活了消费潜力,提升了城市形象,促进了产业融合。
东莞篮球夜市是寮步“夜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首批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寮步近年来紧抓夜间消费新趋势,持续“掘金夜经济”,不断推出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夜间经济生态系统。
通过制定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寮步高标准打造了香市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有“迷你版小丽江”之称的西溪古村、BOX篮球印巷、佛灵湖营地等特色夜间经济集聚区。其中,香市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已成功创建为省级集聚区,整合了沉香文化博物馆、香慧寺、香市动物园、香市公园、牙香街、香市古镇、东莞篮球中心等景点,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集聚商户超560家。社会资本的注入让西溪古村基础设施得以文旅化升级,开发出民宿、餐饮、娱乐、休闲、研学、购物等多种业态,使其成为东莞夜游的网红打卡地。当夜幕降临,古村灯火璀璨,烟火气升腾,人流如织,百年古村焕发出时尚活力。
“昼夜有动静”打造文旅消费新IP
今年,寮步依托国家级非遗“寮步香市”与市级品牌“湾区周末”,创新推出“赶香集”品牌活动,通过顶层规划实现传统香市与现代消费的有机融合,形成“昼赶香集、夜赶乐集”双轨体验模式,成功打造了集文化体验与消费购物于一体的特色品牌,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
7月11日至13日,“湾区周末丨赶香集”活动在东莞篮球夜市草地主会场及五大分会场同步启动。作为“昼夜有动静”IP的重要载体,“赶香集”深度融合莞香非遗文化与现代消费体验。活动以千年香市文化为核心,汇集超百家特色商户,市民游客白天可体验传统香道、玉石文化,夜晚则可享受音乐盛宴与美食狂欢。
“赶香集暨‘乐购寮步’第三届夜经济消费暑期嘉年华”突出文化赋能。在“赶香集”板块,香博园、青洲香馆展示千年莞香文化,观众可参与制香、品香。又一味酱园开放非遗豆酱酱园,展示传统工艺。香市公园新设的莞香里咖啡厅为游客提供宁静一隅。东地仓库画廊则推出如《雪域·无尽藏》等主题展览,提升艺术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千年香脉·莞香文化深度体验之旅”近日成功入选省级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寮步香博园、东莞沉香文化展览馆、又一味酱园、牙香街文化旅游区、寮步豆酱酱香文化园位列其中。本次活动重点推介了这一精品线路。寮步又一味酱园和慕尚未来作为市级工业旅游点,让市民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与香玉结合之美。
活动还设有“赶书集”联动九大书寮推出阅读打卡;“赶美集”展示玉石文化、潮玩设计等东莞制造精品;“赶乐集”包含“当夏好时光”火柴盒音乐会、寮步青年新声音乐节等内容;万润、大润发、嘉荣三大商圈同步推出主题促销。特别设置的“五张舌尖香市桌”集结五家知名餐饮企业,打造特色宴席,让游客一站式品尝寮步美食。
接下来,寮步镇还将于11月推出“湾区周末”系列活动之汽车消费文化嘉年华和2025中国家庭户外挑战赛(东莞寮步站),12月举办东莞沉香文化产业博览会(香博会),全年活动精彩不断,为文旅企业提供广泛的合作机遇。
“香市十二雅集”塑造文化新品牌
牙香街,作为香文化的传承之地,石板路上镌刻着岁月的芬芳。4月30日晚,“香市十二雅集”之闻香活动在此举行,琴箫雅乐与袅袅沉香交融,为古街注入新活力,带来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
7月23日,“莞一夏”2025东莞(寮步)青少年艺术季之“香市十二雅集・寻翠”文化活动,以一场美轮美奂的沉浸式东方美学盛宴,引领观众开启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香市十二雅集”是镇文化服务中心联合各艺术协会,为推广寮步沉香文化而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动秉持“一月一期,一期一会”的理念,每月举办一场独具特色的沉香文化盛宴。活动围绕沉香文化,融合乐器、书法、舞蹈、音乐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涵盖品鉴、表演、互动体验等内容,为参与者营造沉浸式视听盛宴,使其近距离感受沉香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此外,寮步镇今年推出首批3家“进莞香眠”主题酒店:希尔顿欢朋酒店、梦雅国际酒店、松山湖民墅。这些酒店或赠送莞香伴手礼,或设置使用沉香用品的香眠房,或在大堂设立“香市文化角”展示莞香产品,提升文化氛围。同时推出的4条篮球元素文旅线路,有效延伸了服务链条。湾区周末系列活动“赶香集”融入十五运元素,吸引超10万人次打卡体验。
政企携手,共绘文旅新蓝图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离不开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政企协同的关键,在于汇聚一批富有激情与创想的文旅主理人——又一味主理人、莞香主理人、潮玩主理人、夜市主理人、篮球主理人……正如夜市主理人所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宣传推广,更体现了文旅行业的人情味与思想性,关注着行业的情绪价值。从简单的游玩打卡到深刻的情感体验升华,陪一个人,赶一次集,来寮步,遇见更好的自己,找回内心的宁静与丰盈。
千年莞香,薪火相传;潮玩新韵,活力迸发。寮步,正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帆,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绘就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宁静与活力共舞的动人画卷。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 通讯员 寮步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