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28日,佛山市召开推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 ——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专题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该市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通过市场、金融、科技“三大赋能”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并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市委农办、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及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
核心数据亮眼:筑牢高质量发展基底
发布会披露,2024年佛山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77.57亿元,同比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4348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持续缩小至1.61:1,都市现代农业已成为佛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佛山已成功打造“一条鱼、一枝花、一盆菜”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高水平创建1个国家级、1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多项改革经验获国家、省肯定。
三大赋能发力,破解产业发展关键瓶颈
市场赋能:倒逼生产转型,提升产品价值
佛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要素优化配置,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三资”智慧平台破局,建成覆盖全市47.64万宗集体资产的“农村集体三资智慧云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602亿元,平均溢价率超7.9%,为村集体直接增收44亿元,同时吸引工商资本跨界投资,2023年以来落地农业重点项目70个、总投资200亿元。
预制菜产业延伸链条。佛山市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建成3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园(数量全省第一),吸引安井食品、众口味食品等头部企业落户,推动农业产业链向深加工、品牌营销延伸。
全域鱼塘改造提质。通过完成22.91万亩养殖池塘改造,实现鱼塘发病率降低、用药量减少,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点状供地疏解用地难题。2024年支持11个乡村重点产业项目,解决用地需求超300亩,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金融赋能:注入“活水”,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佛山创新构建“保险增信 + 信贷支持”立体化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化注入强劲动力。
农业保险升级护航。在全省率先推出淡水水产养殖保险、花卉苗木天气指数保险等8个市级创新险种,实现“从保自然风险到保市场风险、从保生产成本到保经营收入”的跨越。近三年,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8亿元,提供风险保障403亿元,惠及主体超4.1万户 / 次,保费及赔付增长率居全省前列。
信贷支持精准滴灌。与9家银行签订战略协议,推出150余个涉农贷款产品,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2761.21亿元。“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平台累计授信93亿元、惠及4.7万户/次,授信金额和笔数全省第一;创新“生猪贷”活体抵押贷款,破解养殖户无固定资产抵押难题,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龙头企业靶向服务。走访144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一企一策”跨部门协调,推动何氏水产、杰大饲料等16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6.3亿元,激发产业链带动效应。
科技赋能:抢占“芯片”高地,构筑核心竞争力
佛山将科技作为产业发展“核心引擎”,在关键环节突破创新。
种业创新打破垄断。“广明2号”白羽肉鸡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出口,“广弘3号”小白鸡填补华南自主研发空白,“优鲈3号”“鼎鳜1号”等10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梁氏水产获评全省唯一国家级大口黑鲈良种场,全市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达7家。
产学研融合加速转化。举办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组织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专家与企业对接,展示250余项科技成果,签约转化项目总金额1250万元;成立农业科技分会、组建技术经纪人队伍,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智能化设施提效。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44%,历史性实现“佛山水稻本地烘干”;推广“生猪上楼”集约化养殖,美神养殖、南海扬翔楼房养猪项目投产;发展设施渔业,现有工厂化育苗企业47家、成鱼养殖企业5家;蝴蝶兰高端智能温室大棚亩产值超50万元,引领设施农业升级。
技术推广体系全覆盖。组建超500名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和农业轻骑兵组成的服务网络,每年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动科技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聚焦热点回应:破解渔业升级与金融普惠难题
针对媒体关注的渔业绿色发展、金融风险控制等问题,发布会给出具体路径:
渔业从“量大”到“质优”转型。在完成22.91万亩鱼塘改造基础上,优化品种结构(2024年鳜鱼产量增18.4%、罗氏沼虾增23%,苏丹鱼、淡水澳洲龙虾等新品种养殖超 1.45万亩);推广生物圈养护、无抗养殖等绿色模式,试点面积超4000亩;2025年新增12个工厂化水产养殖项目,新增水体约5万立方米;深化“产学研”合作,建11个科研平台,推动更多良种研发。
金融风险防控与普惠落地。通过“信息共享(每月推送经营主体信息)、担保增信(单户农户担保10-300万元、企业1000万元以下)、信用认定(纳入市公共信用平台)、银行审核”四重机制控风险;推广“信贷直通车”“裕农通”等数字平台,实现“田间地头办贷款”,2025年建设银行已通过小程序发放农业贷款1.7亿元;创新无抵押、产业链贷款,覆盖池塘改造、预制菜等领域,确保金融活水惠及中小农户。
此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近年选育水稻、花卉、蔬菜新品种9个,推广优质水稻5万余亩、鱼塘养护技术4000余亩,年培训学员4500余人次,并将举办2025年良种良法展示活动(设水产、玉米分会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发布会明确,佛山将持续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重点从四方面发力。聚焦水产、花卉、畜禽种业攻关,推动佛山大学、市农科所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推广;发展有机、定制、智慧农业,运营好14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开发休闲农业线路,推动预制菜“出海”;优化点状供地政策,推广“信贷直通车”经验,深化“三资”改革,激活农村要素;实施龙头企业提升行动,推广“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民持续增收。
本次发布会明确发出信号,将继续探索具有佛山特色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文、图/胡睿 何泳然 佛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