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年来,黔南州惠水县总工会深度践行东西部协作战略,联合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惠水小组(下称 “惠水小组”)创新推出 “如家” 服务模式,为援惠干部人才送上 “家” 的温暖,助力荔湾人才扎根惠水、奉献力量,为荔惠两地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注入工会动能。
如家随行:暖心活动助人才快速融入
“刚到惠水就感受到了家人般的热情,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投入帮扶工作。”2024 年 9 月,在惠水县总工会联合惠水小组举办的 “工会送暖・金秋助学” 暨新一轮荔湾援惠专业人才欢迎仪式上,一名援惠人才感慨道。此次活动迎来 12 名荔湾援惠人才,正式开启他们的惠水帮扶之旅。
这样活动还有, 2025 年 7 月,“山海情深・感恩同行” 主题慰问座谈会温情举行。惠水县总工会向圆满完成帮扶任务、即将返粤的援惠人才致以敬意与祝福,为他们的援惠时光画上圆满句号。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自 2021 年起,每逢春节、端午等重要节日,惠水县总工会都会精心组织慰问座谈,为援惠人才送上惠水农特产品、粽子等暖心礼品。在表达感谢的同时,工作人员还主动倾听人才需求,竭尽全力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难题,让援惠人才在异乡倍感温暖。
如家陪伴:丰富活动点亮 “八小时外” 生活
“工作之余能参与健身活动,还能去田间感受乡村变化,这样的生活很充实。” 一名援惠人才说道。惠水县总工会十分关注人才 “8 小时以外” 的生活质量,不仅为他们提供健身场地,还定期组织各类健身活动,助力人才保持健康体魄与愉悦心情。
当援惠人才生病时,工会领导及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前往看望慰问,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让他们感受到 “家” 的关怀。此外,工会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乡村振兴游活动。2025 年 1 月,“寒冬同行・共话乡村振兴谋发展” 活动顺利开展,援惠人才深入田间地头,边走边看、边聊边议,亲身感受惠水乡村的巨大变化,切实体会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的蓬勃活力。
人才是东西部协作的核心驱动力,也是连接两地发展的关键纽带。基于此,惠水县总工会联动文旅等部门,引导近 50 名荔湾专支人才担任 “惠水文旅推荐官”。这些人才通过亲身经历,向外界推介惠水的文化底蕴、康养资源和农特产品,成为荔惠两地文化交流的 “传播使者” 与合作发展的 “桥梁纽带”。
如家温馨:劳模工匠疗休养开启特色体验
在搭建交流平台方面,惠水县总工会打出 “组合拳”。今年上半年,工会联合县属国有平台公司打造 “劳模工匠疗休养基地”,为承接各地劳模工匠来惠水疗休养奠定坚实基础。
2025 年 3 月,惠水县总工会与惠水小组共同组织 26 名劳模工匠和先进代表赴荔湾区,开展 “工匠精神助发展,合作交流促双赢” 主题交流学习活动。两地人才围绕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等话题深入探讨,碰撞出众多合作火花,为双方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年 6 月,惠水县总工会全力做好荔湾劳模工匠赴惠水疗休养的服务保障工作,接待近 40 名荔湾劳模工匠。依托惠水优良的生态资源,工会为他们安排了徒步、茶文化体验等活动,让大家在青山绿水间放松身心。同时,结合黔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特色,设置好花红民歌赏析、红军长征惠水经历等沉浸式活动,创新打造 “疗休养 + 生态体验 + 文化传承 + 产业交流” 特色服务链条。荔湾劳模工匠在休养中交流、在体验中收获,进一步加深了两地职工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如家温度:非遗联姻带动人才增收与产业升级
在人才培育的推动下,荔惠协作成效持续凸显。广州游客纷纷前往惠水体验山水与文化之美,惠水农特产品也借助人才渠道 “出山入湾”,进入广州市场,实现 “文化走出去、游客引进来、产品卖得好” 的良性循环。
2025 年 8 月,惠水县总工会迎来人才培育的重要突破。在惠水小组的积极争取与邀请下,中国首届大国非遗工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元大师在惠水开办绣娘班。目前,绣娘班已举办两期,累计培训 100 人次。
培训期间,王新元大师及其团队带来广绣 30 余种针法精髓及 “非遗跨界” 创新思路,推动 “广绣 + 枫香染” 融合发展,助力惠水本地绣品从 “土特产” 向 “文创精品” 转型。部分优秀学员被纳入大师团队订单 “人才库”,实现结业即结单上岗,平均每位绣娘月收入增加 2000-3000 元。此外,工会还选派 10 名学员赴王新元大师工作室深造,构建起 “培养 -- 实践 -- 反哺” 的人才循环体系,为惠水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架起荔惠协作的 “新桥梁”。
在东西部协作的浪潮中,惠水县总工会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以构建关怀体系、搭建活动平台、创新服务机制和深化培育纽带为切入点,精心架起荔湾与惠水的协作桥梁,在粤黔大地上书写了一段段温暖人心、共促发展的动人故事。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李凌波 张远燕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