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招收听障大学生的普通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听障毕业生体面就业备受关注。近日,记者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获悉,该校2025届80名听障毕业生100%实现就业。学校通过访企拓岗、精准帮扶、家校协同等措施,助力听障学子顺利走上适配的工作岗位。“职业教育就是要做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连接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李铭辉在春季校园招聘会上的这句话,成为学校破解矛盾的核心思路。
“如果不是学校和小鹏汽车的‘产教融合项目’,我可能永远不知道我们听障人在人工智能领域能够有所作为。”该校2025届计算机应用技术(特殊教育)专业的听障毕业生李华桂,如今已是广州小鹏汽车公司的一名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审核员。学校与小鹏汽车合作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中心”成为他找到人生价值的平台。学校用“党建 + 特殊教育 + 前沿科技” 模式为听障生打造出“实习就业摇篮”。
2025年初,校长李铭辉带队赴小鹏汽车公司开展调研,敲定双方“校企合作”框架,打开培养听障学生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局面。17名听障学生加入“小鹏汽车数据标注”产教融合项目。截至今年 7 月,该项目已累计培训听障生 23人,其中 4人成功入职小鹏汽车公司,成为听障群体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新范式。
学校还构建了“全周期帮扶体系”,从入学到就业、从适应到成长,全程为听障学生保驾护航。如推行“平等、融合”理念,从管理、教学、实践三方面提升听障生“就业能力”;积极推行“一生一档”“一生一策”精准帮扶,为每位听障生量身定制就业帮扶方案;“跃迁”困难学生生涯发展工作室、“行之所往”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等辅导员工作站助力就业服务工作。
家校协同和朋辈互帮机制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助力听障生就业的秘密武器。学校与听障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家长沟通就业市场趋势、行业需求和岗位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就业形势并给予情感支持,助力他们保持积极就业心态。此外,依托学生“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以宿舍为一个小单元成立求职帮扶小组,以班级为大单元成立互助团,在班干部和班主任的引导下,发挥朋辈的力量减轻听障生求职过程中出现的迷茫、焦虑或无助,有效应对听障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学校开办听障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共培养了1000余名听障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8%。学生顺利毕业并在各自岗位上绽放光彩:有听障生成为了国内首位听障咖啡大师,有的成为某大学档案馆的档案助管;有的担任学校美术老师;还有毕业生成功创业,开了个人画室和面包店。“学校以推动听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积极携手品牌企业,共同打造听障生实习就业平台。”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李艳霞 乔时玲
图片:学校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