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12日,广州市花都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暨“花开有声”宣讲故事汇在大剧院顺利举办,吸引全区500多名干部群众参加。
“不是照本宣科,形式非常新颖、生动。”这是现场观众对这场宣讲的共同感受。有别于以往呆板的单人汇报式宣讲,本次活动融情景剧、轻歌舞、多人混合演绎于一体,使得理论宣讲极具张力。
本次活动由花都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花都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联合举办,以“风来天地阔·花开百千万”为主题,采取“理论+文艺”的立体呈现、“政府+高校”深度合作模式,通过沉浸式戏剧串联、情景宣讲、艺术呈现等多元形式,由来自全区不同领域8位宣讲员与广州工商学院30余名学生共同演绎,用破题、攻坚、聚力三个篇章,铺陈出花都在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市更新、企业创新、基层党建、农业发展、为民服务、文体发展事业变革的丰收实景图。
破题·革新之路
“必须改造,决不能让这些锈架子困住老百姓的好日子!”花都区秀全街宣讲员张珍珍从两幅对比鲜明的照片讲起,向听众讲述了岐山村和大㘵村的蜕变之路。改造之初,面对村民的不解、企业经营者的阻力,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2023年9月,两村成功纳入广州市首批改造试点。在岐山村,创新推出“国企做地+运营”模式,仅用90天就完成从启动征拆到交地开工;在大㘵村,首创的“集体确权”合作开发方案,预计未来能给村民人均分红提高50%。张珍珍说,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政府、市场与村民的共赢合唱。
广州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黄志勇讲述了他与“铁疙瘩”厮守的三十年。1998年,黄志勇放弃体制内稳定的工作来到花都区花城街,一头扎进变速箱再制造领域。三十年的不懈奋斗,全球自动变速箱终于从花都偏居一隅的小车间,成功突破国外变速箱技术垄断、啃下三电再制造技术,登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视频电话铃声响起,8岁的小圆圆清脆的声音穿透舞台:“爸爸,暑假我要去花都新华啦!”宣讲情景剧《新新相映·520 流动党员安“新家”》再现了区委组织部推动新华街与湖南省新田县共同成立流动党组织,探索、形成流动党员融入当地、服务两地的“新新相映·520模式”的故事。“从‘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家’到‘融得进的城市,回得去的家’,”“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郑诗华说,“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安‘新’之家。”
攻坚·共富之基
瑞岭村党委副书记刘桂秋向我们讲述了瑞岭盆景产业的“涅槃”之路。八十年代,瑞岭盆景曾作为国礼写下辉煌一页。然而,随着市场变迁,产业一度陷入沉寂。变革在坚守中孕育——非遗传承人姚金海决心从“卖树胚”转向自主创作,驻村书记李后信带来乡村振兴的蓝图,新一代青年毅然返乡接棒,“传统技艺+创新科技”让百年盆景重回国际视野,乡村振兴在传承中枝繁叶茂。
“我是被光照亮的孩子,现在也想成为那道光。”“24小时书店”创始人江永强带领我们走进书店和孩子们的故事。从一个人、一家店,江永强的书店不仅是看书买书的地方,更成为了乡村的文化驿站,他用书香连接城乡,书写着一个“新农人”的乡村振兴梦。
花都区业余体校副校长江剑芬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体育梦。江剑芬在花山体校开启运动生涯,在第十二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上夺冠,成为花都首位世界冠军。2000年,他因伤病告别赛场回到花都体校,培养一名世界冠军成为了他新的梦想。2012年,他将一对双胞胎姐妹许珧和许楠引向跳水之路。2024年,许楠在世界青年跳水锦标赛上夺冠,成为花都首位跳水世界冠军。如今,江剑芬依然坚守在选拔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一线,期待着更多年轻人在体育道路上追逐梦想,为花都体育事业续写新的篇章。
聚力·温暖之城
“嘀嘟嘀嘟……”救护车的声音由远而近呼啸而来。急救室里,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紧张的氛围中,花都区人民医院朱一丹带领观众见证花都区智慧医疗的变革。救护车飞驰,智慧医疗系统已同步开启生命救援,通过“5G+院前急救”,患者生命体征提前传至医院,抢救从车门打开那一刻延续。在社区医院检查,数据实时传至区级诊断中心,省去奔波之苦。智慧病房里,输液监测器自动呼叫换药,出院时医保“无感支付”,守护长者便利与尊严。花都区医疗正将点滴暖意,汇聚成健康与幸福的生动注脚。
花都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廖艳辉向我们讲述她所见证的幸福“新”事。“以前的婚登处空间狭小,新人来去匆匆,就像办理普通业务。”廖艳辉回忆道:“那时说起仪式感,简直是一种奢望。”转变始于区委区政府一个温暖的决定——把花都最美的地方留给人生最美的时刻。如今,这座坐落在花都湖畔的5A级登记处——“岭南缘”,已成为新人们的浪漫圣地。从“一张桌”到“一座厅”,从“办手续”到“享服务”,婚姻登记不再只是一道法律上的程序,更是一座城市对幸福的深情承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翠珍 通讯员 花宣 花都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