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14日,广州市“百千万工程”乡村CEO学堂(第六期)结业仪式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白云校区)举行,三组学员现场对决品牌跨界创意,展示培训成果。本期培训由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指导,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各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协办,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承办。培训聚焦“农文旅融合”,以“品牌塑造”为主线,着力破解产品销量增长瓶颈。
今年以来3期累计培训145人次
培训以“生万物·创一方”为主题,引导学员将《悯农》等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现代品牌语言,推动乡村产品从“品质优良”向“故事动人”升级,增强品牌文化感染力与传播力。在培养模式上,课程体系突破传统框架,围绕“政策筑基—创意赋能—品牌跨界—资源闭环”展开,注重政策理论教学,组织学员赴标杆企业交流学习,系统提升学员在品牌认知构建、形象塑造与传播落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结业仪式现场,三组进入决赛的学员进行了品牌跨界创意比拼,案例获现场评委点赞。在结业路演中,多个村庄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一批乡村品牌IP方案获专业评委与企业代表认可,切实体现“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的实战成效。
据了解,依托市“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今年以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成功举办3期乡村CEO专题培训,累计培养乡村运营管理人才145人次,逐步构建起具有“广州特色、接地气、可复制”的乡村CEO培养体系。
转化培育成果,实现资源即时对接
通过创新设置“资源集市”与签约环节,学堂为学员搭建与企业直接对接的平台。据介绍,三期培训累计推动近15个乡村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合作领域涵盖品牌营销、电商销售、项目规划等多个方面,实现“培训即对接、结业即落地”的实效目标。
在此次培训实践中,又有一批优秀学员脱颖而出。学员郑纪武以整村运营思维破题村域发展瓶颈,系统规划并打造上九陂村“一线九景”乡村旅游廊道,践行“以景带村,景村融合”的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学员高宝仪在村集体决策助力下创新推动马克村桥下空间活化改造,将闲置空间转化为村民休憩、文化展示的复合型公共空间;学员邱婉婷成功助力所在生态园获得2025年“大湾区菜篮子”认证,显著提升农产品品牌公信力与市场竞争力;学员樊伟勤为莲溪村量身打造的特色研学路线,成为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通过老师的讲授,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实践,也发现了不同乡村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更好地结合提炼,找到适合自己乡村的品牌方向。”本期学员、花都区梯面镇西坑村强村公司负责人杨国枫表示,此次学习收获颇多。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技能学院建设,通过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加快完善人才赋能机制,培育多梯队的乡村人才队伍。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申雨思
图片:学校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