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小鹏汽车于11月17日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公司交付量、营收、毛利率及现金储备等多项核心指标均创下历史最佳水平,为其向“物理AI”与“具身智能”公司的战略转型奠定了坚实的财务与运营基础。
核心财务数据创新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2025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总交付量达到116,007台,实现了同比149.3%和环比12.4%的强劲增长,刷新单季度交付纪录。销量的攀升直接带动营收增长,季度总营收攀升至人民币203.8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01.8%,环比增长11.5%。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盈利能力的质变。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达到20.1%,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汽车毛利率为13.1%,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公司在规模效应、成本控制及产品结构优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截至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储备高达人民币483.3亿元,接近500亿元大关,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弹药”。
战略重心转向“物理AI”,定位升级勾勒新蓝图
在优异的财务表现背后,小鹏汽车正进行深刻的战略重塑。在11月5日的科技日上,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宣布,小鹏汽车的定位正式升级为“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这一定位将公司的疆界从智能电动汽车,拓展至一个更为广阔的、与物理世界交互的AI生态体系。
财报及相关发布清晰地展现了这一蓝图的具体构成:包括第二代视觉语言感知模型(VLA)、推进规模量产的Robotaxi业务、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以及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体系。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博士表示,持续改善的经营业绩让公司能更笃定地投入物理AI研发,并期望与全球伙伴合作,形成技术研发与商业化相互促进的正循环。
全球化与产品力双轮驱动,未来增长可期
第三季度的业绩爆发得益于产品成功与全球化战略的同步推进。8月底上市的全新小鹏P7成为市场爆款,上市7分钟大定突破万台,并在10月跻身纯电中大型车销量前三。同时,公司的海外扩张显著提速,相继进入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柬埔寨、卡塔尔等十余国市场。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欧洲本地化生产的落地。9月,小鹏汽车在奥地利格拉茨的麦格纳工厂启动生产,首批本地生产的G6与G9车型下线。这一举措标志着小鹏从简单的产品出口,升级为具备本地化运营能力的全球车企。2025年1-9月,小鹏海外累计交付达29,706辆,同比增长超过125%。
基于当前发展势头,小鹏汽车对第四季度给出了乐观指引,预计汽车交付量将介于12.5万至13.2万台,总营收预计达人民币215亿元至230亿元。分析认为,扎实的财务数据、清晰的战略转型路径与加速的全球化布局,共同构成了小鹏汽车面向未来竞争的三重支撑,但其在“物理AI”这一前沿领域的长期投入与商业化落地成效,仍需市场持续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