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平静呼吸3分钟便可检测肺功能,不再需要用力吸气呼气,而且实现了整机国产化。这支以本科生为中坚力量的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对标国际一流水准的国产便携式肺功能智能检测仪,它就是广州医科大学的“肺易检”。记者从广州医科大学了解到,近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上,广医本科生团队以“肺易检”项目参赛并夺得金奖。
平静呼吸3分钟完成检测 实现整机国产化
据了解,肺功能检查一般采用传统的肺通气方式,操作起来费时费力。我国肺功能筛查在基层推广面临诸多障碍,除了社会大众认知不足外,技术层面也存在制约。临床上有IOS肺功能仪这种设备,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但目前国内没有销售小型IOS肺功能仪,境外的产品还没进入中国市场,而且面临价格高昂和易被“卡脖子”的问题。
“肺易检”有望改变这一现状。据团队负责人、2022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何思妮介绍,“肺易检”小型便携,受检者平静呼吸3分钟即可完成检测,其搭载肺病智能模型,能辅助基层医护读懂报告。“易部署、易操作、易解读,这是‘肺易检’拥有的三大优势。”团队成员、2023级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彭嘉欣补充道。
何思妮表示,“肺易检”在准确度、一致性上能对标标杆设备。从芯片、算法到耗材,“肺易检”已实现整机国产化。彭嘉欣表示,其制造成本比进口产品减少约80%,将显著降低基层推广门槛和患者医疗负担,助力分级诊疗与呼吸健康防线建设。
565天自研攻关 项目拿下多个全国大奖
长期以来,广医团队坚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开展研究。钟南山院士倡导对慢阻肺进行早期干预,提出应像监测血压一样定期检查肺功能,持续推动肺功能筛查的普及。何思妮在参与基层筛查中深受触动,决心投身肺功能设备的国产化研发。
在广州国家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学院副院长谢国喜牵头组织刘洋、温川雪、李曙、何玉成、招展奇等老师,指导何思妮投入肺功能国产化研发。寻求信号、计算结果、创新算法、临床测试,565天的自研攻关及200天的临床验证,终于淬炼出“肺易检”。
“自研过程相当不易,少不了熬夜,小伙伴们时常做到夜里1点;也少不了‘争吵’,因为自研意味着另辟蹊径的创新,我得同老师讲清楚‘为什么传统算法不行,我的行’,证明其可行性。”何思妮说。
深耕近3年,团队不断成长,凭借“肺易检”项目拿下了3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2个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未来之星”项目,并荣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竞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级奖励26项。何思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2项、获软件著作2项,荣获国家奖学金,并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上成为唯一上台汇报的本科生。
已到大四的何思妮已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并选择在广医继续投身呼吸医疗设备的研发。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篇章中,她又将增添呼吸健康的精彩一笔。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蔡思彤通讯员 广医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