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21日,2025年“岭南粤剧周”系列活动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剧场盛大开幕。这场持续10天、精彩纷呈的粤剧文化盛宴,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办,通过5大主题板块28项精彩活动深度展现粤剧粤曲的经典魅力与创新活力,大力营造“激情全运 活力荔湾”浓厚氛围。活动将持续至11月30日,预计将有数千名海内外粤剧曲艺爱好者共同参与。
岭南粤剧周盛大开幕 名家助阵好戏连场
2025年“岭南粤剧周”系列活动开幕式邀请到了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省曲艺家协会、广州市文广旅局和荔湾区的相关领导,以及粤剧粤曲公益组织、粤剧粤曲界名伶名家出席。
活动以少儿粤剧传承基地节目《小小红豆展英姿》开场,粤剧“小红豆”们个个身怀绝技、神采飞扬,通过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十大行的表演,生动展现粤剧角色阵容和角色特点,各色蟒、甲、褂、海青、皂衣、宫服,以及各式盔头、纱帽、头巾、抹额等戏班行头荟萃,瞬间点燃现场热烈氛围。粤剧非遗传承人、粤剧艺术博物馆少儿粤剧导师唐沛文介绍说,《小小红豆展英姿》是少儿粤剧传承基地专门为“岭南粤剧周”开场演出造势的节目,本次特意加入了净角、丑角,对小朋友非常有挑战性。
荔湾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围绕本次活动作主题发布,聚焦“活动资源整合、文化生态构建、人文湾区建设”三大鲜明特点进行阐述,表示当前恰逢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期间,希望通过这场文化盛宴,实现体育盛事与文化展演的精彩互动、交融互促,向八方来客展示千年商都的独特文化魅力与城市活力。
活动在象征吉祥与开端的传统鸣锣仪式中宣告正式拉开帷幕。随后,本次岭南粤剧周首场活动《醉红岁月》纪念红线女老师诞辰100周年暨粤剧红班创办40周年专场演出精彩上演,倪惠英、郭凤女、黎骏声、苏春梅等知名粤剧艺术家同台献艺,通过经典唱段展演,致敬红线女粤剧艺术大师为粤剧传承的卓越贡献。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导演邓原现场讲述红线女大师创办粤剧“红班”的感人故事。
相约荔湾 领略粤剧粤曲经典魅力与创新活力
本次“岭南粤剧周”系列活动以“湾区筑梦 粤韵流芳”为主题,包括粤戏方兴、粤声潮集、粤艺漫谈、粤韵珍展、粤彩游踪5大主题共28项活动,汇集粤韵同声、红豆生辉、穗港澳粤剧日、粤剧嘉年华四大子品牌,旨在打造立足荔湾、面向湾区、辐射全国的粤剧粤曲活动品牌,展现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风采,彰显粤剧作为联结粤港澳三地文化情感的重要纽带作用,推动粤剧粤曲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活动期间,经典剧目展演、粤艺名家课堂、粤剧主题展览、粤剧手工体验等活动轮番登场,既有国家级粤剧名家携经典选段登台亮相,也有非遗传承人亲授唱腔技巧,让传统技艺在互动中薪火相传;创新融合剧目打破传统边界,以现代舞台技术演绎岭南故事;始终秉持文化惠民初心,创新构建“街头可看、讲堂可学、剧场可赏”的多层次沉浸式体验场景。
“粤音绕福台”“园听粤声扬”“荔水映粤韵”“梨园群英会”等主题的粤剧曲艺私伙局活动也将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文化公园、荔枝湾大戏台、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等地持续开展。
活动精心策划“庆全运 游荔湾 寻粤迹”粤剧主题城市漫步打卡路线,精心串联粤剧艺术博物馆、李小龙祖居、銮舆堂、八和会馆等粤剧特色文化地标,带领市民游客循着地图路线,探索城市肌理,品读粤剧魅力。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荔湾,作为粤剧粤曲文化发源和传承的核心区,成功创建省级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大力促进传统文化遗产、城市经济发展和粤剧粤曲文化生态和谐互动,积极打造焕发老城市新活力的强劲引擎,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赋能城市更新的特色路径。
目前全区有5个粤剧粤曲非遗代表性项目、9个粤剧粤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超20个粤剧粤曲活动阵地和超50个粤剧曲艺私伙局,每年举办超千场粤剧粤曲展演活动。近年来,荔湾成功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曲)”称号,先后出台《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广州市荔湾区推动粤剧粤曲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粤剧艺术博物馆少儿粤剧传承基地成功申报为广东省儿童友好基地,首个“广东少儿粤剧团”落户荔湾,为粤剧传承注入新鲜血液。粤剧曲艺文艺精品力作迭出,广东南音《同心结》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白水滩》《小商河》《石秀探庄》等多个折子戏斩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
采写:新快报记者谢源源 通讯员 荔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