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24日,2025 RISC-V产业发展大会暨RDSA国际论坛在广东珠海开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位科学家、院士专家和行业代表,围绕RISC-V技术突破、生态共建和场景落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现场重磅发布RISC-V标准体系,促成多项国际合作及城市级战略签约。
本次大会由中电标协RISC-V工作委员会、RDSA产业联盟、粤港澳大湾区RISC-V开源生态发展中心、澳门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珠海科技产业集团、跃昉科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源半导体研究院共同承办。首次采用“珠海主论坛+澳门全球合作特别论坛”的双城联动模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开源芯片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泽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在开幕式致辞中,熊继军指出,RISC-V为我国在人工智能芯片、高性能处理器等关键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对筑牢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底座、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表示,工信部将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推动RISC-V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国际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培育壮大自主开源生态,为全球计算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珠海是中国RISC-V产业的“先行区”。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泽桐介绍,目前珠海已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应用的开源产业链企业矩阵,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充分发挥珠海、澳门、横琴优势,积极培育领军企业和标杆创新产品,打造一批城市级、工业级应用场景,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加速人才培养,加快打造全国RISC-V创新高地。
“AI时代的芯片技术已从单一性能提升,向系统级优化、生态构建和场景适配转变。”RISC-V工委会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演讲中指出,开源RISC-V具有简洁、灵活、开放、低功耗、模块化和可扩展等特点,能够快速响应AI应用的特殊需求。RISC-V在AI芯片领域的核心角色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引领AI时代新潮流。
RISC-V工委会战略指导委员会成员,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军聚焦政策与产业融合趋势进行分享。他指出,低空经济已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明确要求“突破飞控主控芯片等关键元器件自主化”,而RISC-V架构凭借可定制化优势,正成为政策重点支持的技术方向,将在新兴产业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国际合作与标准共建也迈出实质性步伐。会上,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与巴西半导体行业协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RISC-V标准体系正式发布,为推动RISC-V从“技术百花齐放”走向“产业规模化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在“国际合作分享”环节,RISC-V国际协会董事会成员Alessandro Campos,GSME商务运营副总裁Siva Munnangi,也分别围绕“释放双边动能:开放硬件与AI芯片时代的巴西-中国关系”和“RDSA的成功关键:标准化与生态系统的挑战和机遇”发表了主题演讲,为全球RISC-V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实践思路。
RISC-V 国际协会CEO Andrea Gallo带来全球产业洞察:“预计2021年至2031年,RISC-V的整体市场渗透率将从 2.5% 飙升至33.7%,全面覆盖全行业领域。”他特别强调,中国企业正加速拥抱RISC-V技术变革,在全球生态构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近年来,全国多地都在积极拥抱RISC-V产业生态。会上,北京、雄安、珠海、苏州、成都五大创新高地携手当地领军企业及平台,举行“RISC-V平台与城市应用代表项目签约”,共同推动RISC-V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中心建设、人工智能等场景下的示范化应用,打造全国领先的应用示范标杆。
大会同期举办的RISC-V生态专题展览,成为直观感受产业脉搏的窗口。粤港澳大湾区RISC-V开源生态发展中心、阿里巴巴达摩院、海思、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奕斯伟计算、赛昉半导体、进迭时空、中兴微电子、希姆半导体、知合计算、芯昇科技、跃昉科技、算能科技、蓝芯算力等近50家领军企业和机构集中亮相。展品覆盖底层IP、EDA工具、高端芯片、系统解决方案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生动印证了中国RISC-V产业的蓬勃生机。
“面向AI时代,RISC-V规模应用与技术创新正齐头并进。”RISC-V工委会当值会长支浩在演讲中披露关键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将突破162亿颗,年复合增长率超40%,中国将持续占据全球产业增长的核心地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