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25日,“广州市健康学校”建设暨2025年“广州市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学校”分享活动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举行。活动以“十年筑基 百年树人 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为主题,回顾广州健康学校建设的十年探索与实践,深入研讨新时代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创新路径。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在致辞中说:“十年来,广州锚定‘健康中国’战略,建成774所市级健康学校,将健康融入教育基因。”他强调,“十五五”期间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机制要更实,把视力监测、心理教师配比等纳入考核,每校配齐“健康副校长”;服务要更暖,建好用好学生健康大数据平台,用“健康画像”提供个性化指导;合力要更强,联合家庭、医院、企业共建健康网络,让全社会参与学生健康守护。
活动当天举行了“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学校”与“广州市首批中医种子校医”证书颁发、“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专家库”及“健康科普专家宣讲团”聘任,以及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与广州市儿童公园合作签约等系列仪式,提升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专业支撑与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学校守护、专家引领、社会协同”的健康促进新格局。活动还为12所“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学校”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截至目前,广州市共有177所学校入选“广州市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学校”名单;同时,28名优秀校医获聘为“广州市首批中医种子校医”。
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表示,今年“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专家库”新聘1名心理专家,续聘2名心理专家和1名中医保健专家。来自各大医院和学校的27名专家首次组建“健康科普宣讲团”,组成视力健康与近视防控、口腔健康、心理健康、膳食营养、中医保健及校园健康教育6个宣讲团,将专业的健康知识带入校园,惠及师生。
广州市政府督学、广州开发区中学党总支书记张玉梅告诉记者:“这十年,健康学校评估标准最大变化是从‘硬件达标导向’转向‘全人健康导向’。早期侧重医务室配置、运动场地等硬性指标,如今已拓展为涵盖身心健康、家校协同校园健康文化等多元维度,尤其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近视防控、营养膳食管理等软性指标的权重。”
活动中,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与广州市儿童公园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学生健康科普、实践课程开展与健康资源共享等领域推进深度合作,积极构建“校内+校外”有效衔接的健康育人体系,实现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融合与共享发展,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共同助力广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通讯员 黄丽虹 肖吉
图片: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