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台湾光复纪念日当天,商用卫星“吉林一号”公布了多张台湾高清卫星影像,被称为“家的俯瞰”,引发舆论关注。
俯瞰台湾的“吉林一号”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来到“吉林一号”的老家——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让我们跟着镜头一起,走进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吉林一号”是由长光卫星研发的,一个由多个系列卫星组成的遥感卫星星座。星座的建设目标是向用户提供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航天遥感服务,由视频、光谱、宽幅和高分等不同系列的卫星组成。目前已研制发射141颗卫星,具备全球一年覆盖6次、全国半月覆盖1次的能力。
这颗“星”的技术“杀手锏”有哪些?
“一是光学技术,二是星载融合卫星设计技术,三是批量化生产和大规模组网。”长光卫星总工程师、副总经理钟兴介绍,通过先进光学设计、制造、检测和装调技术,长光卫星突破全球首台自由曲面离轴四反系统的在轨应用,实现全球最大幅宽的0.5米分辨率卫星,创造了高分辨与大幅宽兼顾的中国特色遥感卫星技术方案。目前,“吉林一号”卫星的最高分辨率优于0.5米,在500公里高空,凭借这一分辨率甚至能看清广场上的人数。
让科技造福于人。“吉林一号”不仅在天边,也在身边,前段时间,一则“新疆哈密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大字遭到破坏,网友驱车2000多公里修复”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在工作快结束时,修复博主想确认效果,但当地临时禁飞无人机,就线上购买了“吉林一号”卫星过境拍摄服务。在了解到这是一项公益活动后,长光卫星免去后续订单费用,并规划9月26日、28日两次卫星过境拍摄,将相关影像无偿赠予。
“作为商业航天公司,我们的落脚点,不只是研制了多少颗性能强大的卫星,而是基于这些卫星,我们为其他行业发展赋能。”钟兴表示,这也是长光卫星成立时设定的目标之一,“立足航天信息产业,服务全球80亿人”。
下一步,“吉林一号”卫星数据种类将进一步丰富,并基于海量“吉林一号”遥感数据,聚焦农业、环保等重点行业场景需求,扩展金融、能源、交通、气象等新兴领域业务,开发出更多的下游应用场景和服务产品,驱动产业生态持续壮大。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