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杨英杰报道 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支持指导的2020中国(东莞)国际医疗防疫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暨展览会今日正式开幕。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数百名防疫及大健康产业的企业家出席了活动。
“欣闻东莞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有所作为,能够担当口罩机的生产占全国的六成比重,为东莞政府和东莞防疫的产业同仁们感到骄傲。”当天开幕的论坛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做视频发言,为东莞隔空点赞。
钟南山:为东莞政府和东莞防疫的产业同仁们感到骄傲
钟南山表示,新冠疫情是一个全球的疫情,需要我们全人类共同有一个责任担当,需要大家同心同德、聚神聚力,共同积极地应对,早日攻克疫情这道难关。在这个背景下,东莞市主动作为,积极地筹备以防疫和大健康为主题的论坛展览活动,意义是重大深远的。
“论坛前夕我曾经多次接到东莞发来的邀请,诚意拳拳、令人感动。但是由于近期工作非常紧张,安排不过来,所以谨通过视频向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向各位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东莞朋友们表示问候。” 钟南山表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奋战在疫情的最前线,守卫着人民群众的安全。东莞为全国提供了口罩、防护服、额温枪等战疫的装备,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东莞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城市,100多年前林则徐就在虎门硝烟,中国人第一次睁眼看世界。“我第一次到虎门参观展览的时候是1953年,虎门硝烟已经被视为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78年,中国第一家的三来一补的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创立了,东莞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源发点之一。” 钟南山说。经过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东莞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名城,这也是东莞制造能够闪耀全球抗疫主战场的一个产业的基础。欣闻东莞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有所作为,能够担当口罩机的生产占全国的六成比重,为东莞政府和东莞防疫的产业同仁们感到骄傲。
钟南山表示,当前疫情防控进入了一个常态,今冬明春疫情可能继续存在。发现局部的地区疫情以后,比如最近的青岛,在采取社区层面的群防群控、涉及全民的核酸检查、追踪密切接触者、隔离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患者,这些方式看起来是行之有效的。这就需要政府和防疫相关企业通力合作,抗疫关乎着国家的安全、关乎着人民的安危,东莞依托自己的产业优势,为打赢这一次新冠之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出席论坛并致辞。肖亚非表示,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小小的口罩一度成为最紧俏的商品,“一罩难求”折射出医疗防疫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2020中国(东莞)国际医疗防疫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暨展览会的隆重举办,既顺应了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又强化了全面夺取“双胜利”的动力。
作为一座国际制造业城市,东莞的产业配套和生产能力在这场抗疫保卫战中进一步突显。东莞从农历大年初二就开始抓口罩机复工复产,全市口罩机产能从去年全年的881台猛增至今年一季度的3195台,东莞的口罩机产能一度占到了全国的60%以上。针对口罩生产中最紧缺的熔喷布,东莞一家企业仅用不到十天就研发出熔喷布专用料。全市口罩的日产能在1月份还不到20万个/日,到5月已经快速提升到超过2000万个/日,有力地支援了全省全国的防疫大局。目前,全市进入出口白名单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超过130家,形成了产品齐全、品类众多的防疫产业链。
专家学者为防疫把脉,为产业开方
论坛当天,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专家、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何健行,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天祥集团中国区生命与环境科学事业部总经理王铮为论坛做主旨演讲;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等专家作为主要嘉宾出席了论坛。
论坛中,专家们解读“逆全球化背景下东莞防疫产业的未来与方向”,支招莞企快速打开国外市场,提高防疫物资产品的贸易流通效率,助力“双循环发展模式”的启航,为帮助东莞企业更好应对全球贸易新形势,助力东莞产品更好走向全国全球市场。
论坛同时邀请国内外防疫物资及大健康领域具有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的成品生产商、进出口商、经销商、原料商、部件商、服务提供商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决策人参与,通过专家创新分享、龙头企业案例展示等形式深入解读防疫物资与新技术现状与发展,精准匹配供需。
除了论坛外,为期两天的2020中国(东莞)国际医疗防疫物资及大健康产业展览会同期举办。全市防疫物资代表企业首次同台展示,共有超过150家企业报名参展,这也是东莞防疫大健康产业的一次“大阅兵”,通过论坛和展览会向外界展现东莞防疫“兵工厂”的实力与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