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熙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吴川供电局驻振文镇山圩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山圩村格外热闹,吴川市委组织部与各镇街的党务工作人员济济一堂,齐聚山圩村开展“党委之间学习交流观摩活动”,感受山圩村从“软弱涣散”党组织蜕变为先进模范党支部的经验做法和工作历程。
吴川市委组织部与各镇街的党务工作人员齐聚山圩村。
过去的山圩村因为不团结,群众对干部的工作不理解,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发生过缺额党支部书记的情况。而且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不够,与群众的沟通联系较少,造成村中出现“人心涣散”的现象。“桥头堡”都出了问题,连带着村民之间、干部之间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导致整个村委会的发展变得愈来愈缓慢,也为其在2018年年初被认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埋下了“伏笔”。
改造前的村委会。
改造后的村委会。
记得当时村委会的大门瓷砖已经破损严重,遍布裂纹,门面的宣传资料还不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要国策内容,也没有设置村务公示公告栏,村民群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村委会的工作内容和情况都还只是一知半解。
山圩村党支部被认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湛江市司法局第一强制戒毒所副所长蔡文光同志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开展整顿工作,并在当地党政部门和吴川供电局的支持下,通过“抓党建、强班子、分支部、聚民心”,顺利推动一系列整顿措施和帮扶项目落地生根。
“组织兴则乡村兴,党建强则乡村强,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且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在此后实现全村富裕、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就要牢牢‘扭住’村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在蔡文光同志的带领下,山圩村利用三年时间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四大顽疾”,同时日常工作体制机制也得到健全完善,真正做到了标本兼治,整个山圩村由内而外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两委”班子不团结,工作作风不强怎么办?山圩村通过严格规范“三会一课”、民主测评等党组织生活制度,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议事氛围,仅仅在2020年上半年,就召开了13次支委会、4次党员大会、3次党课、6次主题党日活动。同时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严格落实好“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汇报制度,有效增强了党总支部的核心领导能力,随着“头雁”效应的不断深化,引领山圩村发展的“桥头堡”被成功建大建强起来。
村民对村委会的工作不了解怎么办?山圩村通过严格落实完善“四议两公开”议事公示制度和严格执行“四笔会签”财务制度,有效保障了广大村民群众对村委会行政事务和财务支出的知情权,实现了村委会的透明执政和阳光运行。
工作力量分散,“两委”干部管不过来怎么办?山圩村将16条自然村优化整合,分别选举成立了6个基层党支部,原山圩村党支部变更为党总支部,各分支部抓党建的能力和领导村民小组、管理村民事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流动党员较多,上级政策传达不到位怎么办?山圩村创建了专属的党员微信工作群,及时在群里传达上级对党员的各项指示要求,布置学习任务,定期汇报支部的主要工作和公开近期的重要事务,支部党员们的凝聚力得到稳步提升。
组织强了,凝聚力就大了。仅2019年,山圩村就吸收了3名预备党员。并在培养党员的过程中,把好对象发展的每一关,有效确保了党员的发展质量。
除了“软实力”的提升,山圩村还着力于“硬实力”的加强。2018年下半年,村委利用湛江市委的党建经费,完成了村党建阵地地面的硬底化。在2019年又使用向湛江市司法局申请的10.5万元以及吴川供电局捐赠的2.6万元资金,对山圩村党建阵地进行升级改造,做到了组织建设“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党群服务中心。
冬去春来,经大刀阔斧改造后的山圩村党建阵地绿树成荫、路面井然、景观怡人,俨然成为了整个山圩村委会的政治思想与文化中心,昔日残破败落的景象早已消逝远去。
大会议室(讲习所)。
此外,山圩村还在2020年年初选举出了党总支部书记,并将四名年轻干部纳入党总支委和村委,大大充实了“两委”干部队伍力量。现在,干部们作风优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团结紧密,过去“软弱涣散”的阴霾似乎已经随着老旧阵地改造时而散落的烟尘随风而去,实现全村富裕、乡村振兴的宏伟愿景已不再渺茫,蓬勃的春天正向山圩村快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