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王娟 通讯员韩柏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中国民族学发展及协同创新”10月15日,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论坛开幕式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凌靖波指出,“民族学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把握住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国民族学学科做出积极贡献,为推动中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民族学学会法人代表、副会长张继焦研究员认为,在现阶段民族学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主线引导下,积极探索理论新方向。在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三大体系建设中,在中国民族学的教材、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民族工作中,突出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学学科创新发展。
随后,与会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进行主旨发言,该环节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祁进玉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王延中在题为《中华民族观的新发展:从“多元一体”到“共同体”》的书面发言中指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伴随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的提出与逐步完善,以及在此指导下民族工作的新进展,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更加自觉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时期。
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段超教授,云南大学何明教授,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北京大学马戎教授,复旦大学李辉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与会学者分别以五个主题展开专题研讨。
据悉,中国民族学学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代管,以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究和民族问题政策实践为基础,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凝聚知识共同体,最终为推进民族团结、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繁荣提供学术和智库支持。
创办于1957年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岑家梧先生曾主持广东民族学院的早期创建工作。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现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民族学是该校5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是重点建设的博士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