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王娟 通讯员黄菲青 唐然报道 11月13日,广州理工学院举行新校名揭牌仪式。广州理工学院校长胡社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立足广东、面向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设置本科专业,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广东一流、全国知名的非营利性民办品牌本科高校。”
当天,广东省社科联“大湾区乡村振兴经济咨询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平台落户该校并揭牌,杰出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返校分享成功经验。
转设为非营利性民办本科高校 启动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
2020年6月,教育部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广州理工学院。以转设更名为新起点,该校迎来了事业发展新阶段。
学校明确以新工科为特色,工、管、经、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改革活校的发展战略定位,明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明确立足广东、面向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面向定位,明确致力于培养知行合一、信息化素养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近年来,该校教学质量、教育品牌、社会形象不断新提升,成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被评为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机构”,在全国同类民办高校中位居前列。
今年5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省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发布,广州理工学院入列,成为广东省民办高校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在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等领域培育建设专业硕士学位点。
工科为主特色发展 “十四五”期间专业将发展到50个
学校新工科特色鲜明,工、管、经、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设有11个二级学院、3个产业学院,43个本科专业,其中21个工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多人,致力于加强“新工科”专业集群建设,打造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物联网等工科类专业集群,重点在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方面彰显特色、形成优势。未来,学校将继续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对现有专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还将进入教育学和大健康领域的专业,未来五年,学校的本科专业将发展到约50个。
该校坚持产学研结合、科教融合,突出应用研究、协同创新,经过独立学院转设更名,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已经拥有5个省级和粤港澳合作高端平台。以此为依托,教师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获得省厅局级以上项目130余项、横向项目200余项,师生获授权专利213项,科技成果转让7项、高新技术产品认定14项,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产品销往12个省市20多所中职高职院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州理工学院将积极推动惠州博罗县新校区的建设,积极建设国家和广东一流学科、一流专业,探索民办高校加强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的新路子,在师资队伍水平、教学科研平台、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开发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整体提升,建设成为广东非营利性民办品牌高校。
在举行广州理工学院揭牌仪式后,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等三个新组建的二级学院正式挂牌。为适应国家、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广州理工学院动态优化调整改造老专业,积极举办社会亟需新专业,整合力量组建新学院,服务广东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设计创意产业。为此,学校新组建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整合广东省科技厅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和校办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园大机器人公司,现有仪器设备总值超过4200万元,服务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和装备产业。组建新的艺术设计学院,加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社会亟需专业建设。组建新的音乐舞蹈学院,成为广东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单位,主动承担传承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职责使命。
当天同时揭牌的,还有“大湾区乡村振兴经济咨询研究中心”、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博士工作站”和教育厅“大湾区企业人才管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