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是生态“底子”良好的海上养殖区。当地农业以渔业和种植业为主,渔业主要为养殖红扇贝、生蚝、金鲳鱼、石斑鱼和对虾等。然而,近几年来,角尾乡红扇贝夏季普遍出现规模性的成活率下降问题,困扰着不少养殖户。
为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助农帮扶,助力农业发展,近日,广州市南沙区派驻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工作队(下文称:帮扶工作队)农业科技特派员广东海洋大学栗志民教授牵头科研力量,积极上门挨家挨户探访角尾乡的养殖户,走进养殖现场把脉问诊,为农业发展、养殖户增产,提供精准服务。
▲科技特派员与角尾乡养殖户交流座谈。
科技特派团队赴角尾乡调查扇贝减产原因
角尾乡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县西南角,西濒北部湾,东、南面临琼州海峡。岸线绵长约27公里且类型丰富,海上养殖区盐度较高、水体清澈,生态本底良好。帮扶工作队在当地农业、农户走访调研发现,近几年来角尾乡红扇贝夏季普遍出现规模性的成活率下降问题。养殖收成大不如前,甚至有养殖户把未长成的扇贝,趁夏季来临前低价出售。因此,帮扶工作队认为,开展扇贝死亡情况调查显得十分必要。
夏季将至,解决问题只争朝夕。帮扶工作队迅速协调农业科技特派员团队,组织开展相关课题攻坚研究,务求及时帮助角尾乡水产养殖户解决此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收成收入。
▲角尾乡领导和科技特派员养殖场调研。
由广东海洋大学栗志民教授牵头科研团队进驻角尾乡后,积极邀约乡农业管理部门、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户进行座谈,详细了解角尾乡农业发展现状、优势和劣势、主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养殖科学技术需求等,深入开展红扇贝存活率问题研讨。
给养殖场的扇贝产量提质增效,是普遍养殖户诉求。了解角尾乡养殖业特点、收集市场需求第一手资料,科研团队先后来到角尾乡潭鳌村、仕寮村、符宅村、角尾村,与贝类水产养殖户进行座谈,深入到水产养殖现场调研,倾听养殖户养殖管理做法、病害防治。
▲帮扶工作队队长和科技特派员海上养殖区调研。
解开养殖疑难,精准施策助扇贝提产
随着分析调研开展,扇贝减产之谜渐渐解开。科研团队针对贝类夏季存活率较低、苗种培育成功率较低等技术问题,深入认真分析研究。初步发现7-8月当地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温升高、水温变化导致氮化物及硫化物浓度变化、就近选种导致种质退化等不利扇贝生长的原因。
“找到症结,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精准帮扶。”科技特派员表示。帮扶工作队科技特派员将继续对角尾乡扇贝养殖情况进行调查,形成科技调研报告,下一步的对策,便是开展扇贝养殖模式的研究,逐步探索深远海洋养殖。科学选苗育苗,提高扇贝生长速度与抗逆性。
▲科技特派员和帮扶队员在海上养殖区调研。
为促进角尾乡附近海域海水养殖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技特派员还对当地养殖业提出维护养殖区生态环境的科学对策措施,要求角尾乡地区坚持“分区分类、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原则,加强角尾乡美丽海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海水养殖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金融助农保障扇贝产业发展
选取扇贝优质种苗,是该养殖产业复苏和质量提升的关键。考虑到角尾乡周边海区,帮扶工作队结合驻镇金融服务,形成了扇贝苗种繁育基地建设方案,为角尾乡扇贝养殖建立高质量与来源稳定苗种来源,为养殖产业复苏提供支持。
▲科技特派员和驻镇金融助理在海上养殖区调研。
当下,帮扶工作队利用驻镇金融服务,依托广东农行落实广东省政府与农行总行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和“千人驻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联同中国农业银行湛江徐闻支行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金融特派员利用“惠农e贷”,为帮扶区域农户提供惠农信贷,全面解决农户资金需求。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强村,促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科技赋农增强了养殖业增效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为实现角尾乡产业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通讯员 霍剑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