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67岁的魏伯就在散步后突发眩晕、恶心、呕吐进而意识不清……家属很快拨打120,将其紧急送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医院迅速开启卒中中心“绿色通道”,20分钟内,为魏伯打通了闭塞血管,大脑恢复了有效的血流灌注,魏伯也在手术室恢复清醒,四肢可以自主活动
该院神经科专家提醒市民,近期广州迎来炎热天气,除了要防热射病,也要预防高温天气下的脑卒中,近期相关患者比平时增加了约三分之一。
阿伯散步后“中风”,医生紧急施救
7月8日上午10:00,家住海珠区的67岁魏伯外出活动时突发眩晕、恶心、呕吐,后渐出现神志欠清、四肢无力,家人急呼120出车紧急送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神经科住院总彭晴霞主治医师会诊后,快速判别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型脑卒中,紧急开启卒中绿色通道。在急诊科和放射科等多科配合下快速完成多模式CT检查,结果显示: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缺血半暗带高达277ml。这意味着,脑部缺血范围较大,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危及生命。
时间就是大脑!魏伯病情进展得非常迅速,静脉溶栓后神经介入团队接力紧急介入治疗。魏伯到达手术台时已呈深昏迷状,生命体征不稳定。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神经科杨新光副主任医师带领李晨光博士,在20分钟内完美开通了闭塞血管,让魏伯的大脑恢复有效的血流灌注。
这时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原本处于昏迷状态的魏伯,在手术台上神志转清,四肢可以自主活动,心率、血压也渐平稳下来。这让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术后,魏伯转入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术后管理,目前已康复出院。
高热天气下中风病例有所增加
“业内常说‘卒中救治延误减少一分钟,生命挽救一星期’。卒中救治每快1分钟,理论上就能多挽救190万个神经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主任唐亚梅教授介绍,基底动脉闭塞是死亡率最高、预后最差的脑卒中亚型,死亡率高达50-60%。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有效灌注,对于救治这类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这个病例的成功救治体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快速、通畅。
脑卒中一般发生在秋冬季节,为何魏伯无端会“中风”?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科主任王艺东教授分析说,魏伯突发脑卒中可能和高温有关。“可能是在户外活动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出现了血液黏稠、血压上升的现象,触发了卒中。”
他介绍说:“从7月份开始,广州进入高热天气,医院每个月统计进入‘绿道’可疑的脑卒中患者已接近300例,比平常增加了1/3。” 王艺东教授还指出,三四十岁的年轻一族,在夏季夜生活丰富,熬夜也变得频繁,由于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再加上户外剧烈的运动、饮水不足等导致中风的病例也屡见不鲜,这些情况均值得警惕。
温馨提醒
此病青壮年也偶有发生,要熟记“中风120”
脑卒中是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致残致死率高。及早识别脑卒中和尽快送至有救治条件的医院是关键,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在发病6小时的“黄金时间窗”内及时开通闭塞血管,才能使患者获得良好功能预后的机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科主任王艺东教授提醒,识别脑卒中要熟记“中风120”:1.看是否出现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2.嘱患者平举双臂,是否单侧无力;3.是否出现言语不清。此外,突然出现眩晕、行走不稳或者视力下降,也要考虑脑卒中的可能。如果突发上述症状请尽快拨打120,快速送至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及早接受专业救治。
杨新光提醒,脑卒中虽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在青壮年群体中也偶有发生,“户外剧烈运动,或者不正规的颈部推拿按摩等,都可能导致头颈部血管撕裂,或者引发血管夹层、导致脑卒中,甚至危及生命。青壮年是家庭的顶梁柱,更应注意血管健康。”
采写:新快报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张阳 黄睿 杨新光
摄影:新快报记者林里
剪辑:新快报见习记者林翠珍
